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香港变形记

2012-02-12 22:19 未知/ 齐鲁周刊 /

  由小孩子在地铁车厢吃面而引发的大陆、香港对骂继续发酵,继孔庆东发布“狗论”和香港网友大举“捉蝗”之后,香港一家报纸2月1日出现一则题为“香港人,忍够了”的大幅广告,表达反内地孕妇赴港的立场,并暗讽内地人为蝗虫,要求当局阻止内地人“入侵”。

  广告显示,暗黄色的土坡上,一只绿色的蝗虫望向远处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上面写道,“你愿意香港每18分钟花100万元养育‘双非’儿童(即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吗?”“因为明白你们受毒奶粉所害,所以容忍你们来抢购奶粉……因为明白你们教育落后,所以分享了教育资源给你们。”

  这则广告表达了港人近年来内心的焦虑——大陆对香港资源的不断侵占,港人对自己生存空间,包括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不断被挤压的焦虑。

  而香港的形象、和我们的关系则在这一系列事件前后不断变形。

  1999年,香港终审法院在一宗案件中判决:香港人在内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权,包括私生子女在内。这一判决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居港权争论”。

  香港《星岛日报》也发表文章称:“这对于香港纳税人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我们要为那些对婚姻不负责的人和他们的错误承担责任?”

  “居港权争论”背后,隐藏的是一系列问题,这些年来,大陆与香港,经济上越来越融合的同时,文化上是否越走越远呢?

  在一些研究中,居港权事件被认为进一步强化了香港与大陆之间长久以来就存在的心理边界。香港人对“自我”的消失特别敏感。担心上海会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担心深圳、广州会取代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香港媒体甚至感叹说,回归十几年之后的今天,香港的邮筒和警察制服也已经变得与大陆一样了﹖

  从清朝时不起眼的边陲渔港,到世界级航运中心、自由贸易港、亚洲金融中心、东南亚交通枢纽、南下大陆遗民的文化飞地、东方好莱坞,南中国最璀璨的“东方明珠”,香港的身份一直都在变化。

  如今,香港人仍在痛苦挣扎,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许多香港人看来,他们无论相对于大陆,还是对于西方世界,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他者。

  在好光景时,她是自由港,一块有着无限活力的土地;而失落时,她只是一叶无根的浮萍。她的内心随时隐含着一句话:我的悲伤,你永远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