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权力谱
在很长一段时间,贵族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今,人人可为贵族,人人却又不是贵族。贵者,精神之所向也。可是很多人不懂,很多人在迷失。贵族的权力究竟在哪里?
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人是因为思想
二战时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贫民窟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这被看做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时代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外甥斯蒂芬和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王位。斯蒂芬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亨利二世出兵时没有很好的筹划,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发现钱已花光了。
亨利二世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
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过了几年,亨利二世卷土重来,打败了斯蒂芬。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欧洲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
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人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失败,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百姓。”
北方的林肯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治,但是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人是因为思想。”人类历史上所有重大的转折都起源于思想,而思想来自伟人,“如果说政治和经济是社会的骨架,那么伟大的人物则是历史的命脉。”
反观我们的历史,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生灵涂炭等等成语,早已血淋淋地告诉我们,这里没有贵族,只有刽子手。
国王诰封的只是贵族血统,历史加冕的才是贵族精神
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因素,中国人对于贵族的认识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非富不贵;二是,“贵族”是彻底的贬义词。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与贵并无绝对的关联,即有富而不贵者,所谓“为富不仁”。至于如何不富而贵?陈独秀是这么说的:“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
所以,“贵族”可以是中文词典里解释的“世袭的统治阶级”,“贵族精神”却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至少可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也许还可以有绅士风度、人文关怀、独立精神和平等意识?
贵族精神的对立面不是平民精神,不是国民精神,而是奴才精神、流氓精神、痞子精神。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贵族血脉的断流,导致贵族传统的遗失,从而促就了“因富即贵”等级意识的萌芽和“及时行乐”奢靡悲风的沿袭。即便是末代王朝满清后期的八旗子弟,他们所积淀、传承了200余年的所谓“贵族习惯”也不过是把玩鼻烟壶和蝈蝈虫罢了。
春秋战国各个诸侯之间的纵横捭阖,多半还是贵族之间的活动,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更多时候不仅仅是实力,还有道德感召力,这是一种贵族与贵族之间道德的论战,更是对贵族精神中勇敢、智慧、尊严与使命的捍卫。
孔夫子哀叹说礼崩乐坏,这就是封建礼制的崩溃。以后是两千年的士农工商社会,有尊严的都是上层,越是上层越有尊严,越是低层越没有尊严,被人瞧不起,所以人人都挤破头往上走。中国的穷人最要命的不是穷,而是活得没有尊严。尊严,无疑是精神贵族赖以呼吸的空气。
纯粹用商业财富的标杆来衡量,只有富人和穷人,没有贵族。一个缺乏贵族根基、缺乏自省的民族文化,何来贵族精神的传承?
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那些失去依托、穷困潦倒的皇室贵族的最后归宿:溥仪娶了一个无比刁蛮、惯常欺诈的夫人;自命不凡的小恭亲王溥伟是个荒唐有余、不识时务的人……他们中间,既有在马上包打天下的首代王爷,也有退出宗室、潜身梨园的“不肖”王爷。反观昔日满清旗人的辉煌和英勇征战,对比辛亥革命后沦为提笼架鸟、“北京大爷”的尴尬与无奈。
尴尬是一种过往,真正值得人们考虑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所谓高贵,以及人们对高贵的向往。
著名学者许纪霖总结贵族精神为教养、责任和自由:“教养意味着每一个人要有精神的追求和品质的追求;责任是要有担当,承担起公共责任;而自由,不仅要追求不受强制的权利,而且要有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
国王诰封的只是贵族血统,历史加冕的才是贵族精神,真正的贵族精神包涵着社会责任,真正的贵族生活首先是文化选择。
■相关链接
影响我们时代的家族政治
温莎王朝:延续数百年的生命力
始于1837年维多利亚登基,多年以后,维多利亚女王成了“欧洲的祖母”。到如今的伊丽莎白二世,温莎王朝的生命力还在不断延续。
温莎王朝,来自英国独有的历史传统。在历史上,英国历经过罗马帝国、北欧海盗、纳粹德国的入侵,每一次都是由国王率领民众度过危难。因此,英国人乐意看到一个睿智、坚定、能拯救英国的国王。欧洲大陆经历了反反复复的革命、流血、斗争,但隔海相望的英国,却对自己一次性搭建好的君主立宪政体感到很满足,不屑于法国式的激动和斗争。这深深地体现了英国的贵族精神和绅士风度。
它来自温莎家族独有的教育方式。自维多利亚女王到现在,温莎家族传承了7代,早已有了一套培养继承人的方法:让继承人接受私人教师的培训、送入寄宿学校、考入牛津大学或者剑桥大学、进入海军或空军服役。从中培养出来的王子,基本都具备广博的知识、严格的纪律性和高度的忠诚性。
肯尼迪家族:生于政治死于政治
1960年代美国年轻人在摇滚乐、毒品和涂鸦中表达自己的愤怒,也在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中寄望更美好的未来,他们相信自己能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又从来没能摆脱对欧洲古老的贵族文化与生俱来的敬畏和艳羡。作为这个时代的开篇,肯尼迪满足了人们的所有期待。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肯尼迪家族的故事是一部集上天的宠爱与诅咒于一身,动人心魄的永恒传奇。
尽管肯尼迪兄弟们都是壮志未酬,却个个不辱使命。从当年约翰担任总统时擎起反种族隔离的大旗,到罗伯特担任美国司法部长期间打击黑帮、推进种族平等,到美国近代最伟大的议员、刚刚逝去的爱德华在奥巴马总统的健保法案通过中立下汗马功劳,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尼赫鲁家族:丰厚的家族遗产
翻开印度百年现代史,随处可见尼赫鲁家族的踪迹。一家先后出过3位总理、5位党主席,这样显赫的家族不仅在印度绝无仅有,在世界政坛也属罕见。从当年莫蒂拉尔放弃万贯家产,毅然带领儿孙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呕心沥血,到印度独立后,祖孙三代先后执政40多年,推动印度从贫穷落后走向自力更生,尼赫鲁家族为印度做出了非凡贡献和巨大牺牲。
尼赫鲁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实行公私营经济并重的混合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英迪拉主导完成了“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基本上解决了粮食和牛奶供应问题,摆脱了印度长期依靠外来援助的尴尬局面。拉吉夫主张科技兴国,提出要“用现代技术把印度带进21世纪”,大力培养软件人才,由此赢得“计算机总理”的美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