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大婚政治经济学

2011-04-30 08:41 《齐鲁周刊》/ 杨百会 /

    王室婚礼带来的诸多效应,给近期压抑与无奈的英国民众增添了几许期待的欢乐,犹如夜行在苏格兰荒野上的旅人看到了远处温暖的灯光。 

微观经济学:标志性接吻成赌局


  科克盖特商业中心位于西约克郡,它远离忙碌的商业街,区内到处是弯弯曲曲的土路,在竖着金属尖刺的大门后面,一条浅浅的沟渠里长着乱蓬蓬的野草,放着废弃的购物车,你很难将这里与王室婚礼联系到一起。
  但是,在瓦楞铁皮和预制板搭成的简陋房子里,跳动着一颗热情洋溢的保皇党人的心,彼得·琼斯就在这里照看着他的商业帝国,他是英国最大的纪念品瓷器承办商之一。
  琼斯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玩意儿就是到处点缀着印有威廉和凯特头像的茶杯、盘子和大啤酒杯。他拿起一个零售价为29.95英镑的土耳其玉色杯子——上面威廉和女友的肖像被金色的花饰围绕着,“两年前我们就把这些图案想好了,”彼得得意地欣赏着那个手工艺品,“现在它是我们所有商品里卖得最好的一个”。
  博彩业在英国合法存在,在各条主要街道上开设店面。不夸张地说,在英国,凡事都可能成为开盘对象。自去年11月王室宣布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婚讯后,各个博彩机构便开始兴奋起来,纷纷开出各种盘口。
  威廉希尔博彩公司发言人鲁珀特·亚当斯说,已收到超过80个国家赌徒下注,“这已成为全球现象”。涉及标志性的阳台接吻,威廉吻凯特嘴唇1赔1.2,吻脸颊1赔5,完全错过和吻到耳朵同为1赔34。最不靠谱的是凯特婚礼当天“落跑”的盘口,1赔1000。
  在这场大戏中,冲在最前头的是旅游业,他们期盼能从王室婚礼中赚得盆满钵满。去年英国共吸引3000万人次海外游客前来观光,从伦敦塔到白金汉宫,与王室有关的文化遗产是英国旅游业的大卖点之一。英国的王室文化每年直接或间接为旅游业贡献5亿英镑。毫无疑问,这次王室婚礼将为英国旅游业带来更多收入。
  金砖国家是赴英游客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而来自这些国家的游客中,超过七成都对王室婚礼表达出浓厚兴趣。
  英国旅游局首席执行官桑迪·道女士直言,这场王室婚礼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不仅伦敦,英国很多地方都将从王室婚礼中受益,比如这对新人相识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婚后他们将居住在威尔士北部,他们的婚礼无疑将增加这些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英国旅游局估计,王室婚礼为英国旅游业带来的利好将在长达18个月中发挥作用。
是提振经济的王牌,还是“围观改变生活”?
  时光倒流30年。1981年,查尔斯和戴安娜举行婚礼的时候,恰逢英国处在严重经济衰退时期。当时,英国广播电视公司向全球7亿多观众转播了这场婚礼,整个婚礼花费超过3000万英镑,时任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利用这场世界瞩目的婚礼极大拉动了英国经济,缓解了当时的困境,将英国从经济问题中解脱出来,英国政府联手王室通过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礼实现了一个双赢的结局。
  经济危机以来,英国此起彼伏的大罢工成为一道刺眼的风景。去年2月,英国航空公司上万名空乘人员举行了三天大罢工。伦敦地铁也曾举行大罢工反对裁员。英国财政赤字高企,执政联盟试图以学费改革来削减支出,引发了成千上万学生通宵集会抗议。最近的一次,英国近500所大学的老师举行全国性罢工反对退休制度改革。
  如今,卡梅伦首相也想到了利用婚礼来振奋英国经济。英国经济正陷于困境,赤字高达1550亿英镑,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了开源节流,降低失业率,卡梅伦在去年10月宣布了英国史上最为严厉的财政削减计划,裁掉了50万名公务员。
  对于近来“饱经忧患”的英国经济来说,王子大婚就好像一剂强心针。因此,去年11月当王室终于宣布王子大婚的具体日期后,《太阳报》打出的标题居然是《价值十亿的感谢,威廉》。
  婚礼正是一个拉近社会各方的机会,查尔斯王子说,“婚礼中一对年轻人深切关注国家的经济形势”。而《经济学人》指出,如果威廉王子能够吸取他母亲亲民的风格,以及在凯特那里更多地了解中产阶级,那么他会更具开放性,与社会展开更多有益互动。
  很多人希望大婚能给英国经济带来转机,毕竟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英国经济陷入二战之后最长的低潮期,如果能有什么契机扭转经济衰退,就只能是王子大婚了。
  其实,这场所谓的“世纪婚礼”刺激的是民众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与眷恋,是一种心理上的宣泄和放松。世俗中人热爱梦幻童话,而王子和“公主”的婚礼无疑是梦幻中的梦幻,童话中的童话。多少人一掷千金,只为亲睹盛大传奇,能暂时沉浸在躬逢其盛的兴奋中。
  政治家和分析师埋头计算着这个噱头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但是,请不要忘记,幸福GDP也是GDP。
  不管王子大婚能否刺激英国经济或给予普通民众生活的信心,准王妃凯特的娘家应是赢家,因为他们经营的聚会用品公司定会在婚礼当天数千场的街道聚会中有丰厚收获。


  
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用王室来保持人民群众的虔诚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个名叫John Loughrey的人,“自4月24日开始就在西敏寺附近占据有利地形,守株待兔,等待威廉大婚。睡袋、国旗、胡子拉碴,看上去好脏,其执着又让人佩服。”让人不禁感叹,这场婚礼对于普通民众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英国,王室婚礼似乎已经成为重新建立民众信心,让国家更团结、更有凝聚力的手段,重视传统的英国人颇为自己的历史文化自豪,王室甚至被视为“国粹”。查尔斯和戴安娜的联姻,就曾经使得古老王室和整个国家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英国,王室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社会,他们不仅影响和代表着英国人追求的贵族绅士般生活方式,甚至包括时尚和潮流乃至一些产业。在以欺骗和巧言令色为本色的当代政治中,英国人把政党政治不能提供的信赖和安全感放在了道德操守为纲的王室身上,正如英国19世纪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学家巴齐霍德说的:英国需要用王室来保持人民群众的虔诚。
  的确,西方民主制国家之所以保留君主制度,重要原因就在于皇室对于团结国民来说依然是有效方式,它有时能唤醒民众记忆深处那些对国家的认同感,无论他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抑或北爱尔兰人,这将是这场皇室婚礼最大的拉动效应。
  当然,从王室婚礼中获利最大的还是英国政府,透过这次盛会向全球40亿受众宣传其历史和传统。如果加上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用户,观众更难估量。
  今天,王室已经成为英国的标志,是历尽沧桑的大英帝国遗留下的代表着英国精神的权力象征,成为了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但是英联邦国家只要一提到英国女王都满怀敬意。
  王室婚礼带给英国一个绝佳的机会,无论是巍峨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是华丽的金马车,通过白婚纱、金马车以及带着熊皮帽子的皇家仪仗队等符号,都向全世界展示其特有的历史和传统。而全球所有媒体免费播放的,无疑都是英国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相关链接

世界君主国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前遍布世界的君主制国家,到现在只剩下几十个,其中亚洲有科威特、约旦、阿曼、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柬埔寨、不丹、日本、泰国、文莱等;欧洲有英国、卢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非洲有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毛里求斯;大洋洲和美洲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十几个英联邦成员国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实行君主制。
  有一些君主的权力被限制到仅仅作为国家的代表,而没有实际的权力,称为“虚位元首”——英国、日本、泰国等都是此类例子,但君主依然很受人民爱戴和尊重。依然有一些立宪的、拥有很大权力的君主,例如位于中欧的列支敦士登。
  按照君主掌握权力的大小,当代世界的君主立宪制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二元君主制与议会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的主要特征是,君主的权力虽然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国家实际权力并不掌握在议会手中,而是由君主以及君主亲近的少数人控制。目前还保留这种制度的只有极少数国家,例如约旦、不丹、文莱、汤加、摩洛哥、斯威士兰等。
  大多数君主制国家实行的是议会君主制。在有的国家,君主甚至没有形式上的权力,而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像瑞典和荷兰的国王,不仅不能挑选政府首脑,而且完全不能干预政府的工作,甚至要与普通公民一样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