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吃的谎言?
从日本大地震中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在中国有关核辐射的传言就从来没有消停过。4月6日,一则来自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权威发布的消息称,“从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区抽检的菠菜表面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
与此同时,上海“黑心”馒头事件再次让我们提心吊胆。那些越来越鲜亮的食品里,究竟藏着多少“毒物”或骗局?
物质不断丰富——这句话被广为提及,我们却逐渐对生存本身产生怀疑。谎言肆虐的时代,人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被许多谎言所欺骗和支配,其中,最大最多的谎言来自药物和饮食。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还有多少关于吃的谎言?是谁制造了这些谎言?企业,政府,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假如人类是食人族,那我们的肉将不适合自己食用
先是盐荒,又是菠菜荒。这一次,恐怕就连卡通人物大力水手也没法拯救菠菜了。
4月9日的新闻联播上,身穿白色套装的主播李瑞英告诉观众,被检测出具有极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蔬菜“不会危害公众健康”。一家菜市场的负责人也一本正经地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一次性吃2吨以上这样的菠菜,才相当于一次胸透的辐射量”。
台湾政界人士邱毅发布的一条微博也被疯狂转发:“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日本食物中的辐射污染确实很严重,包含方便面、苹果、奶品,以及有名的北海道帝王蟹、鲑鱼卵、星鳗等。我建议大家最近少吃或不吃日本食品,以免对健康造成伤害。”
人们的恐惧更多来自信息的不透明。人们只是凭着自己粗浅的知识进行猜测,结果就发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谣言。
农贸市场里,被打入冷宫的不只是菠菜。莴笋叶、莙荙等叶菜也跟着遭殃,这些被检测出极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蔬菜,统统成了危险品。
似乎只有一样食品在恐慌面前占了便宜。3月中旬,“食用碘盐可防止受核辐射”的消息在电话、短信和微博之间来回穿梭。中国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运动”,这场闹剧甚至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
眼下,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可恐慌并未随时间散去。一个刚刚从日本福岛采访结束回到国内的记者,按例去医院进行放射线检查。当他和一个工作人员聊起,自己刚从日本回来,曾经距离辐射区只有22公里时,工作人员“一下弹出去好远,落下一句‘哎呀妈呀’就不见人影了。”
对于无辜的菠菜和菜农来说,噩梦恐怕才刚刚开始。尽管有人认为“这点辐射还比不上放一个屁”,但现实是,这种过去受宠的蔬菜正在一个劲儿地降价。
除了本次核辐射产生的诸多谣言,另一个问题是,多少年来,被我们摄入的有害化学物质究竟有多少?
“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个星球表面受毒害最深的物种之一。”一位食品安全专家说,“假如人类是食人族,那我们的肉将不适合自己食用。”
“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人类从事了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化学实验。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连同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祖父母,都成为这项实验里的小豚鼠。”兰德尔·菲茨杰拉德说。
危机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存在于某个个别领域。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谎言早已遍地开花。
从食品到毒药,谎言是怎样变成“真理”的
当一种谎言被以毋庸置疑的方式得到传播,那么谎言就成了“真理”。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下面这些每日早晨的常规会与你的经历十分相似:
起床后,洗漱完毕,你走进厨房,给自己倒一碗荞麦早餐,这种食物中含有十几种合成化学食品添加剂。你一边吃饭一边打开洗碗机,并接触到氯气的云团。你给自己准备好一个三明治,使用的肉中含有硝酸钾、合成激素和抗生素,它们都是在动物活着时被注射进去的;你把生菜和西红柿切片放在顶上,这两种东西里面都含有六七种不同农药的残余物;然后,你把三明治用塑料膜包起来,塑料膜里含有氯乙烯,这是一种会导致肝癌、脑癌和肺癌的致癌物。当你在准备这顿饭时,有毒的杀虫喷剂和水槽下面的清洁剂都会进一步污染你吸入的空气。
以上是美国作家兰德尔·菲茨杰拉德在其著作《百年谎言》中举的例子。
2005年1月,《华盛顿邮报》刊载了彼得·古德曼的文章:《快餐咬了中国文化一口》,在对28个国家的1.44万名成年人的调查中,中国41%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要吃一次“洋快餐”,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仅为35%。文章说:“中国目前约有两亿人体重超重,6000万人肥胖。公共医疗专家认为:‘洋快餐’消费日益增多是造成中国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越来越多的首要原因。”
美国的律师、营养学家、医学专家和公众一致认为,快餐业应该对美国公众的健康状况承担重要责任。在一则西方媒体的漫画中,汉堡包、热狗、炸薯条、冰淇淋等快餐旁边赫然写着:“我们杀死的人和香烟杀死的一样多!”
伴随“洋快餐”的泛滥,国民饮食中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赵霖说:“东西方传统饮食结构存在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国民对反式脂肪酸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我国消费者甚至不知道饮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一般的脂肪7天就能代谢、排出体外,反式脂肪则需要51天才能分解排出,因此容易造成肥胖。
谎言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着人们。例如,食品添加剂是无害的、人造增甜剂是无害的等等。其实,它们很多都是有害的。食品加工者使用添加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食品变质,二是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以吸引消费者多买多消费,从而赚足钱包。
政府、企业、科学还有多少公信力?
尽管将我们每个人比喻为“活着的有毒垃圾场”有点尖刻,但事实上,我们身体中负担的毒素的确印证了这种说法。在人的一生里,我们从食物中吸收了大量的合成化学物,以至于现在尸体的分解速度要比30年前更加缓慢。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联合来自12个省(区、市)的439名代表共同提出的《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议案》。这份议案刷新了全国“两会”的一项纪录,是1983年以来有据可查的联名代表人数最多的单项议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议案刚一出炉,便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激烈争论。
王立军痛心疾首地说:“经济形势不好,5年、10年可以调整;社会秩序不好,也可以通过法律的、行政的、体制的办法把它调整过来。但因食品、药品不安全造成的健康危害,会伤害一代人,如果破坏了遗传基因,还会祸及子孙,用百年的时间都不足以弥补!”他甚至表示:食品、药品领域不安全的状况,现在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危害!
在很多地方,食品中经常添加的化合物,几乎没有一种接受过测试,以检查其对人体的叠加毒性和相互反应毒性。而且,至少有70%的加工食品含有一种未经毒性测试的转基因成分。
食品和药物中如此多的谎言让人防不胜防,又让人进退维谷,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减少伤害和保证安全呢?菲茨杰拉德在《百年谎言》中提出,假如我们既不能信任政府,也不能信任企业或科学,不相信它们会在我们受到化合物毒害之前保护大家,那么最该信任的就是我们自己。而总的原则是,不吃不用合成的物质,只消费天然的食物。
对此,在生活中有一个三步法:1、无论何时,都要限制你接触任何类型的合成化学物质的机会。2、接受体检以确定体内化学物质的负荷。3、自己设计一个解毒策略,以消除体内检测到的毒素。
作为个人,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保护我们自己。比如,食用有机食品、选择富含营养的有机蔬菜、定期斋戒、利用桑拿排毒等。
1989年,美国参议院史无前例地召开了有关中国饮食营养调查的听证会,报告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6年的合作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调查认为:这与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既是由我国经济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同时也是几千年生活体验和食疗保健经验积淀的结晶。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指出:“科学配餐是不用资金投入就能提高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时光一去不复返,这应该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过前提是没有那么多谎言。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