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两个外来家庭的户口攻坚战

2011-04-03 05:05 《齐鲁周刊》/ 秦振林 /

  这个城市天然有两个群体,一个是本地人,一个是外地人。由外地人进化成本地人的过程,充满无奈,充满辛酸,每个人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把希望留给儿子,落户济南接力赛


  2002年3月,结婚不久的齐锋和王玲从枣庄市山亭区老家来到济南,在洪家楼附近租了间房子住了下来。把行李搬进去之后,齐锋和妻子一起畅想他们的未来:将来我们要在济南买房,我们还要在济南落户。


  从2002年至今的近10年间,每次农忙齐锋都会回老家。邻居见了齐锋就称呼他“济南人”,虽然没有恶意,但齐锋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而且,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因为他知道,自己还不是真正的济南人,将来也不一定是。


  只有高中学历的齐锋结婚前一直跟着村里的包工队干活,来到济南之后,他找了个建筑工地,干起了老本行。王玲则在一家超市当售货员,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2000多块钱。


  2003年初,王玲发现自己怀孕了。3个月之后,齐锋送妻子回了山亭老家,自己只身回到了济南。之后的时间里,他开始体验到了孤独和思念,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回山亭去看望妻子,来回一趟要坐近10个小时的车。


  2007年,儿子已经三岁多了。再也无法忍受分居生活的齐锋说服了父母,把妻子和儿子一块接回了济南。家人团聚的日子很幸福,但时间也过得飞快。不久,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齐锋打听了很多幼儿园,但结果令人失望,很多幼儿园都在招生的时候要求有济南户口。


  后来齐锋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了一家不要求济南户口的幼儿园。但是这所幼儿园的位置比较偏僻,最后没办法,齐锋和妻子只能搬家。


  转眼间到了2009年,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齐锋事先通过朋友联系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同样要求济南户口。通过努力,学校同意把赞助费降低一部分。尽管在这之前,他们听说济南有一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但齐锋还是认为儿子应该在办学时间较长的学校接受教育。他觉得这样孩子在将来会更有前途,不至于从起跑线上就输给了有济南市户口的孩子。


  第一天上学,妻子给儿子买了新衣服,儿子很高兴,齐锋和妻子也很高兴。那天夫妻两人一起送儿子去上学,和一些济南孩子的家长一样站在校门口看着儿子走进教学楼,齐锋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济南人。


  孩子教育马虎不得,大人也得珍惜身体,千万不能生病。2008年,齐锋查出得了胃病,每当患病就不愿动弹,肚子疼得难受。去医院查看,医药费却不能报销,因为他没有济南户口。由于常年在外,他也没有参加老家的合作医疗,就这样,他被隔离在了城市和农村之外,成了一个“真空人”。


  于是就不敢生病,小病能忍就忍过去。“除了偶尔感觉不适,现在身体还是比较好的,趁着年轻多赚钱就是了。”


  虽然生活压力比以前增大了很多,但是齐锋和妻子认为这样是值得的。他们喜欢济南,儿子也喜欢济南。齐锋说,这座城市的很多建筑他参与了施工,他对济南已经很熟悉了,不愿再回山亭老家。


  有一次,妻子问齐锋,“你觉得我们还能买上房子,把户口落在济南吗?”听到这句话之后,齐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妻子叹道:“就算我们买不上,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将来他能留在济南也就值了。”

 

都是集体户口惹的祸


  2010年10月,在济南工作的菏泽金乡人小张和小刘最终还是选择了分手。而导致这一结局的就是小张的“集体户口”。


  2008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小张留在了济南,到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由于公司没有户籍管理的政策,小张只好把户口落到了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上。当时济南针对没有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是“先落户,后就业”。“先落户”就是把户口落在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上。


  小张和小李是在一次老乡会上认识的。小李也毕业于济南某高校,不过当时入学的时候该校并没有要求学生把户口迁到学校。至今,小李的户口仍在菏泽金乡老家。


  交往之后,小张和小李的感情一直很好,老家又都在金乡,不到半年他们就决定结婚。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困难找上门来了,并最终葬送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按照济南市的相关规定,集体户口由当地派出所管理。“问了两个朋友之后,我才知道我登记结婚需要开户籍证明,但是派出所不给开。一问才知道,人才交流中心不允许在集体户头下领取结婚证,要结婚,必须把户口迁走。这是省、市各级人才市场的统一规定。”说着这些,小张一脸无奈。


  把户口从人才交流中心迁走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从人才交流中心迁走之后,还需要有能够接收户口的地方。要么买房,在济南落户;要么在工作单位落户;要么迁回老家。


  小张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户口迁回老家。在济南买房落户是最简单的办法,但又是希望最渺茫的办法。济南的房价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小张内心的热情。很明显,此路不通,就算能在济南买上房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结婚是不能等的,小李已经催了很多次了。


  在工作单位落户也行不通,当初就是因为公司没有户口管理职能才把户口落到人才交流中心的。为此,小张想过换一份工作。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浏览人才招聘网站,查看报纸的招聘专栏,结果令人失望。


  为了把户口迁回金乡,小张专程回了老家一趟。然而当地派出所户籍管理科工作人员却告诉小张,把户口迁回老家需要有无业证明。可是小张在济南有工作,而且在一家单位连续工作了两年了,劳动部门又怎么会给他开具无业证明呢?


  落户的问题就这么撂了下来,双方家长商定的婚期也无限期地推迟了。比小张大两岁的小李不高兴了,开始抱怨,两人的感情也渐渐出现了危机。一年多之后,小李提出了分手。


  “都是集体户口惹的祸,我真想把它撕得粉碎!”独身一人的小张经常想。


■延伸阅读

 

城乡户口的数字化对比

 

城市:一个户口远远超过2.3万元


 2007年,济南市公交分局第三派出所曾抓获一名户口“黄牛”。这名自称可以为在济南的外地人落户的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做户口买卖。在派出所里,面对民警的询问,“黄牛”承认了自己倒卖户口的犯罪事实,经他倒手的户口一个要价2.3万元。


 有买方,才会有市场。附加在户口上的各种政策是催生这一非法市场的根源。当然,一个济南户口值多少钱的问题决不能用户口的售价来简单而草率地回答。附加在户口背后的各种权益的价值是远远超过2.3万元这个数字的。


 人们在其户口地以外的城市工作和居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学校、行政机关、企业以及劳动保障部门,借常住户口不在本地,对外地户口公民及其子女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从2003年起济南就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借读生政策,并规定公办学校不再收取借读费。在此之前,通过物价局核准的济南市中小学借读生收费标准为,小学300元/生/学期、初中500元/生/学期。


 而在高中阶段,各个学校的借读费用不等,从4000元到1万多元,根据学校的教学等级依次递增。高考时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也就是说济南生源享受到的高考优惠政策依然享受不到。

 

农村:十年培养不了一个大学生


 在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上,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不一样。农村合作医疗中住院最多可报销约60%,而城市医保的报销比例可达到90%。如果是大病,由于身份的不同,住一次院就会有差不多1万乃至数万元的差距。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为9422元和2936元,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也就是说,一个农民辛苦13年多挣得的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一直到现在,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大学学费相应提高的情况下,这个数据变化不大。


 据统计,养育一个23岁大学本科毕业生大概需要22万,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二十几年的全部收入。按照父母两人供养一个大学生计算,家庭十年全部收入还供养不了一个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