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一群猪的工业化生存

2011-03-28 08:33 《齐鲁周刊》/ 杨百会 /

  当双汇“瘦肉精”被曝光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消费者会尽力抵制该类肉制品,媒体会极力渲染,政府也会采取相应措施,使该类产品甚至企业失去市场和民心,就像当年的三鹿那样。


  但是我们需要忧患的不是一个又一个“事件”,社会自有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将其慢慢消化;我们需要担心的是食物生产链条无声无息地被工业化,监管机制漏洞百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是必然的,而“瘦肉精”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猪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几日,山东聊城的养殖户老冯颇为忧虑,他担心双汇“瘦肉精”事件会对猪肉价格造成不利影响,因为他有40多头猪即将出栏,“价格下滑我也得出售,再养也没有意义了,长不快了,(再养)只是浪费饲料而已。”


  老冯家中养了100多头猪,分十多个圈喂养,他向本刊记者讲述道:“每一窝差不多都是4个月就出栏,这段时间是猪长的最快的阶段,把握住了,用对料了,就差不多了。”


  老冯对记者透露,和他小时候一年才养成一头猪相比,现在的这种工业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见效明显。十几斤重的小猪养到200至300斤的成猪,只需4个月,“现代化”高速养猪法已完全普及到成千上万个养殖户那里。


  根据记者的调查,在喂养生猪的饲料中,全部都有各生产厂家自己的“配方”,各类激素、添加剂的作用就是让猪迅速地生长起来,一切奇迹都在添加剂中。“吃了倒头就睡,应该有类似安眠药的成分在里面,一天能长一斤多的肉,每次配的几千斤饲料不到几天就吃完了。”老冯告诉本刊记者。


  当记者问及瘦肉精时,当地生猪经纪人老潘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猫腻:“河南那边的瘦肉精应该是经纪人向养殖户推荐使用的,但那时国家还没有明令禁止。”


  根据农业部的官方统计数据,如果用瘦肉精把一头普通猪变成瘦肉型的猪,只需要10到20天的时间,成本只要8块钱,而净利则高达22块钱,利润率为275%!


  1999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


  但这些法规并不能阻止瘦肉精的滥用。


  “就像鸦片一样,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老潘表示,现在使用瘦肉精的主要是散户,因为他们主要追求短期利益,而且没有登记,不容易被找到。


  据老潘介绍,饲料添加剂包括很多种药物,瘦肉精只是其中的一类,“猪补得东西多了,只要能快速挣钱谁不加?”


  记者就饲料添加剂的问题咨询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武英时,她表示,添加剂都要在国家统一的标准下添加,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很多养殖户违反标准,加量甚至添加违禁药物才出现如此多的安全问题。

 

“瘦肉精”猪的通关密码


  在这次出事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中,除了利益驱动,形同虚设的检测制度也是瘦肉精难以根除的因素之一。双汇号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是十八道检验里面却没有“瘦肉精”检测。


  据了解,目前一头生猪从产区到消费者餐桌一般要经历三个环节、三次检测、多个部门,但其实每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漏洞。在这样存在巨大漏洞的糟糕的保证链条里,瘦肉精完全可以拥有无障碍通道,直达人的身体。


  第一个环节是养殖,由基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负责监管。产地检疫既是瘦肉精监测的第一道关口,又是滥用“瘦肉精”的唯一源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根据央视报道,在“瘦肉精”普及的河南孟州,当地对于生猪的检测仅仅是走个过场。


  据养猪户介绍,一般抽查的话,就是拿个瓶进行尿检。按照规定,猪尿取样应该由检测人员来操作。但是养猪户说,当地一些部门所进行的“尿检”,都由养猪户自己采集猪尿样品。如此检测,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个贩运环节,喂过“瘦肉精”的猪,每头花上两块钱左右就能获得养殖地开具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有了这个“通行证”,再花上100元钱打点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顺利抵达外省一些屠宰场。


  第三个环节是屠宰,按照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有关规定,屠宰场必须是国家定点,而且要派驻检疫人员,进场的生猪必须检疫合格后方可宰杀。因此,一些喂了“瘦肉精”的生猪就算能够一路绿灯,逃过养殖和贩运两大关口,最后到了国家定点的屠宰场,应该还是能够被查出来。


  宰杀后的猪肉必须获得“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而据记者调查,在某些屠宰场,这种相当于市场门票的证明,以每张10元钱的价格卖给宰杀的每一头猪。


  某屠宰场检疫人员表示,他们不会去关注来源地,只管进厂的数量对不对,“三证”是不是齐全。之后派驻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对宰杀后的猪肉没有进行“瘦肉精”检测,就直接打上了“肉检”、“验讫”的印章。


  调查至此,真相大白。原来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这种用“瘦肉精”喂出来的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外省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各大卖场销售。


  济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说,“济南地区双汇牌生猪肉多是山东德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批发的,产地不是央视曝光的河南济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跨栏、纯粮、席梦思


  王小波在其作品《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描述了一只完全不接受人类的安排,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猪,并称他“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在山东济阳绿源新食品有限公司,也有这样一群“自由自在”的猪。


  “在我们的养殖基地修了训练场,每天饲养员都要赶着猪运动3小时,除了跑步还要跨栏。”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保证猪的健康,饲养员每天都要赶着猪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里的饲养员都要充当“教练员”,每天带领黑猪训练,跑的路上还有3道栏要跨,每个跨栏都有40厘米高。


  “玉米、豆粕、麸皮、稻糠,结合蔬菜、瓜果,这就是黑猪的营养菜谱,都是纯粮饲料,没有任何添加剂。”据其饲养员介绍,正因为不喂饲料催长,黑猪的生长速度比较慢。“黑猪一般要12到15个月才能出栏,而普通猪只要三四个月就够了。”饲养员说。


  在日常喂养中除了让黑猪远离各种激素饲料外,还要避免使用抗生素,这样就保证了生产出来的猪肉不会出现药物残留。


  除了跑的欢、吃的好之外,黑猪住的也不错,“黑猪的居住环境是卧在发酵后松软的垫料上,没有臭味,干暖舒适,就像席梦思床,既不会使粪尿影响黑猪的生活质量,又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饲养员介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垫料中不断产生热量,“黑猪的大床基本可以保持在40℃恒温。”

 

■相关链接

 

都是猪猪惹的祸

 

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


  2006年9月,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导致这次多起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的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大部分问题产品来自浙江海盐牲畜屠宰加工厂。相关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召回已售出的猪肉,并发出紧急通知,提醒市民避免食用猪肝等内脏。


  
爱尔兰毒猪肉事件


    2008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宣布召回该年9月1日以后本国生产的所有猪肉制品,起因是爱尔兰食品安全局11月底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屠宰场被宰杀的生猪遭到致癌物质二恶英的污染。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污染源可能来自猪饲料。政府官员称,对猪饲料和猪肉脂肪样品进行的实验室检测证实含有二恶英,其含量超过了安全级别的80到200倍。 


  虽然该事件对公共健康构成的风险非常低,但爱尔兰猪肉行业的声誉受到重创。《爱尔兰时报》社论中写道:“消费者对市场中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信心,可以成就一个行业,也可以毁了一个行业。”


  
德国猪肉丑闻


  2011年1月11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发言人说,该州一养猪场的猪肉样本被检测出二恶英含量明显超标。韩、中、日等国先后宣布禁止或暂停德国猪肉、鸡蛋和鸡肉进口。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消费者很快会忘记某一个案例。但是,如果一而再地发生,就会对德国农产品的声誉带来实质的损害,并且一定会带来严重的长期后果。而且,肉类是各类农产品中价值最高的。德国的肉类产品价值约200亿欧元,其中15%用于出口。因此,如果声誉受损,将对德国农业带来沉重打击。”柏林洪堡大学农业专家冯·魏茨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