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专访吴晓波——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

2011-03-13 08:34 《齐鲁周刊》/ 王欣芳 /

  今天,中国可能是唯一一个创业热情甚至比美国更高的国家。那些被乔布斯所激励的创业者们,最终会不会成为中国版的乔布斯? 

  巧得很,吴晓波本人就是苹果用户。三八节的上午在朋友处做客,他用iPhone拍下墙角一尊唐三彩,一千多年的恬美被瞬间分享到微博上。


  
说到专断和恶习,中国企业家一点也不逊色于乔布斯


  《齐鲁周刊》:您个人对于苹果这部iPhone,还有掌门人乔布斯有何看法?


  吴晓波:这部iPhone在我手里多少有些浪费,我从来不玩游戏,大多是通讯使用或浏览网页。当然还有上微博。我喜欢它的造型,大屏幕让人看着很舒服。对于乔布斯,我的了解跟大众差不多。但我得感谢他和他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将电子终端与内容终于结合在一起。


  去年ipad上市时我在台湾,当时跟朋友质疑这种平板电脑是否能开拓市场,毕竟大家已经有了手机和笔记本。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小看了乔布斯,ipad卖出1300万台的成绩,乔布斯果然知道人们需要什么。现在苹果公司业务涉及电子、文化产业等多种领域,所拥有的技术别人也有、甚至更好,但乔布斯胜在将这些资源整合利用。


  《齐鲁周刊》:在硅谷,跟苹果一样出名的是乔布斯的傲慢自负、小气抠门以及喜怒无常。以中国人的眼光看,这些都是一名企业家几乎不可原谅的恶劣品质。


  吴晓波:其实,现在中国就有一批极具个性的企业家,说到专断和上述恶习,一点也不逊色于乔布斯。他们照样可以将企业做到出色。只不过他们还没做到像乔布斯一样坚决的创新。
  


英雄都是阶段性的


  《齐鲁周刊》:曾经有人说,比尔·盖茨的微软属于左脑科技,他更擅长理性技术创新,而乔布斯的iPad属于右脑科技,他擅于寻找消费者的内心需要,激发创意的潜力。您怎么看?


  吴晓波:这个跟左脑右脑是否有关系我不了解,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企业家都是沉溺在自己特有的商业逻辑里面。盖茨就是做IE浏览器,做微软,这是他的胜利,也是他的局限性。幸运的是,盖茨运气了得,从20岁成功到现在没有间断。


  乔布斯更纯粹一些。当年他被赶出自己的公司,等他回来时苹果已经沦落为一个小公司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乔布斯没有了包袱,而且他也得以跳过固步自封的阶段,不用纠结于捆绑和打包式销售,因此苹果和乔布斯都涅槃了。


  说到底,每个企业家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逻辑和使命,英雄也是阶段性的英雄。也许十年以后乔布斯也衰老,自然会有另一个人跳出来领导企业往前走。


  《齐鲁周刊》:刚刚说到的乔布斯被赶出自己的公司,这在中国就不太可能出现。


  吴晓波:未必。当然,我所说的中国是今天的中国,之前的环境和问题都已经成为历史。排除垄断企业,今天中国的公司跟美国差不多,董事会也有权利牵制公司创始人。竞争和淘汰机制我们有,甚至比美国更快更严格。如果他在现在的中国,也可以获得成就。


  
我们需要明星企业家


  《齐鲁周刊》:目前中国若要培养一个乔布斯或者苹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吴晓波:更多的集中在制度层面,资源配置要公平,环境要自由,若不具备这些,企业家再优秀,企业再好也长不大。


  《齐鲁周刊》:中国会出现自己的乔布斯么?


  吴晓波:我觉得中国也许不会出现巴菲特,但是迟早会出现乔布斯,而且可能性很大。


  巴菲特需要一个良好成熟的环境,比如自由的资本和理性的市场,在现阶段中国这些还没有达到。电子行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整合资源,美国人一直走在前头而且具有先见性。乔布斯将工业和文化嫁接的很好。中美文化背景不同,产业倾向也不同,但是在一个合适的领域,中国一定会出现自己的乔布斯。


  《齐鲁周刊》:现在全世界都在关心乔布斯的身体,顺便猜测他的接班人是谁?


  吴晓波:不能否认,伟人对企业的影响是空前的。现在很多苹果的职员都说我为乔布斯工作,可见其魅力。跟随乔布斯的名词还有“时尚”,虽然每个人对时尚的定义不同,但乔布斯穿条牛仔裤也让人觉得好看。但另一方面,乔布斯身体一欠佳,苹果的股价立马跌下来。这就是明星企业家的双重作用。


  《齐鲁周刊》:现在中国也有很多明星企业家,比如马云,他跟淘宝、阿里巴巴是分不开了。您觉得我们需要明星企业家么?


  吴晓波:企业对明星企业家的需求是阶段性的。淘宝、阿里巴巴和支付宝的诞生都需要天才和灵感,同样,这也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但是当企业的结构调整已经完成,盈利模式、企业文化和理念都已经稳定步入常态之后,企业更需要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以便公司能够继续成长。这其实是目前马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