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到底怎么了?
2010年2月,北非国家利比亚发生动乱,这个沙漠之国由此进入国人的视野,长达数周的动乱似乎又一次给我们上演“改朝换代”的大片,对于这个遥远的沙漠之国,我们到底对其了解多少?大片幕后的故事又是如何?
情人节后的骚乱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人群涌动,大批利比亚平民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与当地警方和政府支持者发生冲突。截至2月24日,利比亚骚乱已经造成300人遇难。
这次示威游行从2月15日一直持续到16日凌晨,示威者高喊“结束贪污腐败”等口号,还有人高呼“反对总统卡扎菲”,并投掷石块和燃烧瓶,而警方与政府支持者则使用橡胶子弹加以还击。
在此之前,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说,利比亚人民是热爱他的并愿意为他而死。而2月2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卡扎菲已离开利比亚。此后卡扎菲之子称父亲仍在国内且获军方支持,并警告说利比亚有内战危险。
2月28日卡扎菲在国外对着镜头边笑边说道,对于美国的不支持他感到很惊讶,他认为自己是在与恐怖分子斗争,但美国抛弃了他。通过这一言论,他希望把2月15日到16日的动乱归咎于本·拉登。
而美国的反应也实实在在地将巴掌扇在了卡扎菲的脸上。除了对利比亚设置了“禁飞区”,以防卡扎菲动用飞机轰炸平民或运送雇佣军,美国还冻结了价值300亿美元的利比亚资产。
2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首次公开表示卡扎菲已经丧失了“执政合法性”,“现在该是他离开的时候了”。2月28日,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时,希拉里·克林顿发表讲话说,敦促卡扎菲必须“毫不拖延地”立即下台。
经济“变脸”
持续不断的局势动荡使利比亚经济遭受重创,作为经济支柱的石油行业首当其冲。自利比亚动乱以来,已有多家欧洲石油公司撤离。有消息说,局势动荡已经影响了利比亚6%的原油出口量。
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国市场2月21日因总统日休市。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报105.74美元,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3.22美元,创2008年9月以来最高收盘价。
而动乱之前的利比亚,经过两次经济改革之后人均国民收入曾在2009年居于非洲首位。
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政府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自197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
1987年后,利比亚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
1997年,利比亚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利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
东风PK西风
对于利比亚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着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据相关报道,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6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全票通过的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员等人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决议通过后对安理会的工作表示赞赏,他说:“我希望这一决议能获得利比亚当局的注意,也希望这一决议能为那些尚处于危险境地的利比亚民众带去希望”。
(文据新华网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