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生意场(2)
此后,广州明显加快了亚运相关建设。在总计1090亿元的间接投资中,547亿元用于5条新开通地铁线的投入。此外,道路桥梁建设花了185亿元,环境综合整治花了190亿元,治水费用168亿元。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称,亚运让广州提速10年。作为广州办亚运的“账房先生”,他不认同将这1090亿元直接看作是亚运的投入。他举例称,“譬如我儿子长大了,要办婚事,我拿出90万元积蓄买了套房子给他,你不能说,财政局长的儿子办婚事花了90万元。”
因此,仅就亚运直接投资和产出而言,张杰明表示,广州举办亚运会难称大赚,但也不会亏本。
广州亚运并不是亚运历史上第一个不亏本的亚运会。1998年曼谷亚运会的盈利便被称为“泰国现象”。巧合的是,当时的背景是与今天相似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政府的“影子”推手,曾庆洪的“钱体育”
与20年前的“倾国”举办相比,本届亚运会就规模而言,只能算是“倾城”。广州亚运会是中国人的亚运会,更是广州人的亚运会。这一点,从赞助商构成来看更显示了其“本土化”的特点——最大的赞助金额来源于广州本土企业广汽集团,而仅仅相隔几百公里的深圳在大街上甚至看不到一条宣传亚运的横幅。
国际知名品牌少,国内知名品牌也不多。广州顶级合作伙伴中的唯一一家体育服装类民企是361度,而国内顶级体育服装品牌如安踏、李宁则以赞助中国亚运代表团或国家队来搭上“亚运车”,这种参与亚运的方式也使得擦边球式的植入广告在亚运赛场比比皆是。
“虽然我们失去了尤伯杯,但正像李宁为我们打造的这件衣服一样,我们一直坚信自己是NO.1。”女羽夺冠后,一位女羽队员指着自己身上穿的李宁运动服如此说。为了照顾亚运会官方赞助商361度,央视的直播镜头一直用麦克风挡住了队员衣服上的品牌商标,可却无法阻止队员们连续两次“感谢”赞助商。
其实,这些队员更应该“感谢”的是广州市政府,在亚运商业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影子无处不在。广州人重商,从不做亏本买卖。在亚运这根链条上,企业、土地以及市场营销被政府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力争共赢。以广汽集团为例,或许,广汽集团认为通过亚运提升品牌形象,值得花掉6亿元。但这背后的一段历史或可说明企业与政府的渊源。
1998年,广汽重组广州标致,需要6亿元资金,但广州市政府拿不出。经求助省政府,最后只好卖掉北环股份才凑出6亿元支持广汽。巧合的是10年后,在广州决定买断市场开发权后,广汽集团第一个与市政府签订了赞助协议,赞助金额同样是6亿元。据了解,在广汽6亿元的赞助中,约有一半是实物赞助,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自主品牌“传祺”作为广州亚运指定用车,有望成为宣传的“流动招牌”。
曾庆洪说,“传祺”是100%的自主品牌,在这一点上,“传祺”的出现又与健力宝当年的横空出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单是亚运会,对广州足球的冠名赞助费,广汽集团也同样开出了惊人的2500万元,这个数字创造了国内职业联赛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对此,曾庆洪说,广汽这样做是出于四点考虑:其一是充分履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其二是呼吁更多的企业关注和支持中国体育公益事业,尤其是中国足球的发展;其三是擦亮广州城市名片,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其四是弘扬和激励挑战精神。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