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广州亚运变迁史(2)
小球之惑与大球之痛
让人奇怪的是,所谓的中国足球恐日、恐韩病,是在中国职业联赛开始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发作的。在更早的日子里,1913年-1934年的四届远东运动会中,日本队始终是中国的手下败将,李惠堂也正是因为这四届足球冠军而获得了“亚洲球王”的美誉。
百年之后,中国GDP已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此时代表国家体育实力的三大球项目却进入了史无前例的低谷。“小球推动世界,大球推动市场”,而当小球孤芳自赏,不再承载更多的政治意义,大球市场化举步维艰,难以变身真正的商业体育时,坚持举国体制的中国体育该走向何方?
□江寒秋
“如果用51块奥运金牌换西班牙一个大力神杯,人家换吗?”
历史上9次参加亚运会男足比赛,除了1974年首届小组无缘出线,最终排名第10之外,中国男足在之后的八届亚运会中最差成绩好歹也跻身了八强,并有过两次铜牌和一次银牌的小辉煌。而11月15日0:3不敌韩国后,被视为“史上最弱国奥”的本届国奥队,不仅无缘八强,还因为0:3的惨败,最终在本届亚运会男足比赛中的排名将肯定在前10名之外,创下男足亚运史上的最差战绩。
赛后,国奥主教练孙卫也坦诚,中国足球的实力在亚洲属三流。这句话其实还算是一句溢美之词:从这支国奥的组建、主教练的选择、王大雷的脑残以及青少年足球基础来看,中国足球在亚洲根本不入流。这一点,恐怕是蔡振华即便撤换所有年龄段的国足主教练也不能改变。
其实,相比中国军团从本届亚运会开幕之日起就垄断金牌榜,国人似乎更愿意看到像中国足球这样的弱势项目能在比赛中有所突破。正如黄健翔所言,“我们不指望国奥拿亚运足球金牌,只要能赢韩国就胜过30块亚运金牌,不,50块”不过,对于这样的计算方法,北京市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室主任金汕却反问道:“我们愿意用50块金牌换足球1块金牌可能吗?如果用51块奥运金牌换西班牙一个大力神杯,人家换吗?以往的比赛输了还有争议或者咀嚼,这次0:3完败韩国不仅不让人悲愤,反而想说一句:活该!”
跌入历史低谷的还有女排,在女排世锦赛中,这支青黄不接的球队获得了史上第二差的第十名,世锦赛中曾30击败中国的韩国队喊出了亚运夺冠的口号,这让女排即便夺取了亚运冠军也难掩尴尬的处境。
与女排几乎同样的问题,刚刚在世锦赛上三战皆输的中国女篮让人感到“陌生”。无姚时代的男篮,10年没有任何荣誉收入的中国男排,最具商业价值的三大球项目在本届亚运会上可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危险。
“又要垄断,又要避免审美疲劳,我们的老大当的真有点儿累”
不管是高调“养狼”的中国乒团,还是自谦没有资格“养狼”的中国羽军,都在用成绩不断巩固着自己的老大位置。也许是担心自身实力过于强大,所以在羽毛球和乒乓球团体比赛之前,两队故意人为制造了悬念和噱头。中国女羽和中国女乒不约而同地选择复仇来作为决赛之战的最大卖点。今年中国女羽曾因轻敌在尤伯杯决赛中不敌韩国女队无缘七连冠,所以广州之行被中国女羽视为复仇之旅,但中国女羽轻松登顶的过程证明:痛失尤伯杯只是让对手也尝尝过年的滋味。
同样是带着复仇心情踏上亚运赛场的还有中国女乒。不过,当中国女队以3比0横扫新加坡队、第8次获得亚运会女团冠军时,半年前中国女队在莫斯科世乒赛女团决赛中意外负于新加坡队令考比伦杯九连冠梦想化为泡影的尴尬彻底成为历史。中国队的最大对手从来不会锁定在某一个对手身上,因为中国队的最大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
如果说中国女羽和中国女乒还能人为制造悬念,那么中国男羽和中国男乒的全面告捷则连炒作的由头都找不到。“乒羽小球一直是中国军团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也是各种综合大赛中的夺金大户。现在中国球迷看乒羽比赛已经不单纯是要赢球,而且连每局小分都不能有任何闪失,如果不能是3:0取胜都算是爆冷。”一位督战中国女团决赛的中国乒羽官员如是说道。
正因如此,在中国乒羽军团毫无悬念地夺得本届亚运会4枚团体金牌后,有球迷建议:“以后类似的大赛能否让二线球员出征,这样既锻炼了新人,也给对手一机会。”话虽如此,但正如中国乒乓球队的一位教练所言:“若真出现像上半年中国女羽、中国女乒丢掉尤伯杯和考比伦杯的情况,已习惯中国乒羽包揽金牌的中国球迷,恐怕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该教练随后又不无困惑地说道:“我们也很为难,既要推动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全世界平衡发展,又要避免中国球迷对金牌产生审美疲劳,我们这老大当的也真是有点儿累。”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