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吴亚军?
在白手起家的全球女富豪榜排名中,吴亚军仅次于玖龙纸业张茵,排名亚军。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为做过报社记者,吴亚军显然更懂得如何应对媒体。
她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一贯低调行事的吴亚军,被媒体称为“三不女首富”,“不签名、不上镜、不接受采访”。这位女富豪在网上的照片不超过5张,许多记者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以至于当吴亚军意外出现在某会议现场时,对吴亚军三个字保持高度敏感的记者们竟然对眼前的这位“真人”有些没反应过来。
吴亚军还记得10多年前,她第一次在重庆买房子,遇到延迟交房,时间长达一年。入住之后,又有一年多天然气不通。那时电力供应紧张,用电炉的时候空调就不能使用,夏天很痛苦。房子的采光也很差,客厅没有窗户,只能打开另外一间房门。电梯不仅常遇故障,开电梯的师傅还按照正常时间上下班,回来晚了就要自己爬楼。
从此,吴亚军有了一个“如果有一天我做开发商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差”的梦想,也认定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只是个干事的人。”她一再向外界表示。1964年,吴亚军生于重庆,1980年,她考入西安工业大学,学的是航海工程专业,对鱼雷控制系统颇有钻研。她的丈夫蔡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的是通讯专业,熟悉导弹制导,有人开他们夫妻的玩笑说‘一个指得准,一个炸得狠’。
1988年,吴亚军进入《中国市容报》做编辑记者,1994年借助报社平台,成立重庆佳辰经济文化促进有限公司,四个平均持股的股东除吴亚军、中国市容报社外,还有蔡奎和吴亚军的母亲高超。
第二年,中国市容报社的持股量被大大稀释,几年后被两人全部收购。同时,吴亚军开始涉及当时还发展缓慢的房地产行业。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重庆分组讨论时,再谈到缴税问题时,吴亚军说,“我作为公司董事,买自己的房子是不能打折的,都按市价来。”一语引得全场笑声。
难得吴亚军开口,且还是主动“交代”。分组讨论结束后,多家媒体带着一丝希望蜂拥而上,但吴亚军立即收起笑容,恢复惯有低调,加快步伐离开会场,并一路小跑消失在门外的走廊上。
“在龙湖地产,吴亚军是可以批评的”
“慷慨、豪爽、大气”,是很多熟悉吴亚军的人对她的评价。
“兄弟,你糊涂了吧?”这是吴亚军批评员工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兄弟”是吴亚军经常称呼别人的一个词,用的范围很广泛,对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员工,甚至园林里干活的工人和销售人员,她都会喊一声“兄弟”。龙湖地产内部的高层也承认,吴亚军是“具有职业经理人气质”的企业家。“在很多民营企业里,老板基本上都是至高无上的。而在龙湖,吴亚军是可以批评的。”
在吴亚军看来,平等的企业文化和有创造力的员工,是龙湖的核心竞争力。吴亚军非常尊重别人,“这让大家做起事来很舒服。”
她喜欢员工对自己直呼其名,但大家觉得别扭而作罢;普通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方米,她也没有私人秘书,重要的讲话稿都是自己写。
正因为此,龙湖内部氛围非常开放,员工论坛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地方,在这里员工可以匿名发表言论,而如果提到公司某个部门某个上司的问题,该部门上司必须实名出来回答和回应。
上市之后,吴亚军夫妇拿出2.35%的股权,分给公司550名有贡献的员工。有一年龙湖公司举办联欢会,每个上司都要送礼物给被抽中的员工。下了飞机直接到联欢会现场的吴亚军没时间准备礼物,她当场摘下自己脖子上的项链,送给那位被抽中的物业员工。
“不工作就得死”
龙湖的员工说:“老板是个工作狂。”吴亚军享受工作的状态,就像她的先生开玩笑所说,“不工作就得死”。
吴亚军喜欢读书,精力充沛,很多男下属都自愧不如。龙湖上市路演的8天里,管理层跟着她跑了全球6个城市,最后从索罗斯基金出来时,旁边的人都快累倒了,她还问,“我们下一站是哪里?”
至今,龙湖公司所有员工的招聘,吴亚军还会一一亲自面试;每一块新拿的土地,她都要事先亲自实地考察。
龙湖花园南苑至今还是集团的样板项目之一。“只要有人去重庆龙湖参观,我们都带人去看这第一个项目,虽然每平方米售价只有一千多块钱,但是龙湖也没有糟蹋这一千多块钱。建出来的东西不被人骂。”
据说,吴亚军曾得到王石面授机宜,是王石的“女弟子”。谈到吴亚军,平时难得夸人的王石,嘴巴像是抹了蜜。“细节营销,龙湖和万科相比,青出于蓝胜于蓝。你在重庆打听打听就知道了,龙湖不是最大的,但肯定是最好的。”
据说,媒体记者在重庆坐出租车经过“北城天街”时,司机都会指着林立的高楼,甩下一句话:“这公司的女老板背景很深。”重庆当地另一位身家数十亿的民营企业家也轻描淡写地表示:“她只是个代言人而已。”
但就像吴亚军否认龙湖地产具有深不可测的背景一样,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