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就业有关的高考报考指南
哪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哪些专业毕业生最抢手?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近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就业困难”的10个“红牌专业”。
此报告综合了麦可思从2006届到2009届的历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样本量达100多万份,可谓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就业调查数据。
适逢高考报名临近,本刊记者专访了麦可思研究院副总裁张景岫,单就就业层面,解读“最烂”专业和最好专业的现状与未来。
《齐鲁周刊》:在报考的时候,人们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就业率高就是热门专业,反之就是冷门专业﹖
张景岫:这不是绝对的,热门和冷门怎么定义?我认为通常的定义是:热门专业就是很多考生和家长追捧的专业,是乐于作为首选报考的专业。相反的,报考人少的专业就是冷门专业。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想报考,很多考生都想挤进去的专业,根据我们的调查,就业不一定很理想,而一些冷门专业情况很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专业,2007-2009连续三届都是热门的专业,但连续三届本科毕业生的失业情况都非常的严重。真正要选择热门的专业,是需要有一个冷静的判断,首先要了解这个专业对应的职业、现在的就业状况是怎样的,从了解现状开始,再结合孩子的兴趣判断是否适合。
《齐鲁周刊》:在专业选择上,文科和理工科有何不同?
张景岫:中国的专业设置,有一些是通适性比较宽的,有一些是比较专的。通适性的专业,如文科类,并不能培养出某一个领域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将来求职的时候,或者到职场上打拼要依靠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这类专业就业是比较宽的,一个行业受到影响可以到其他的行业就业;但反过来缺点就是不够专,相对来讲比较难获得一个高的起薪,也比较难适应。工科、医学类专业往往就业口径是相对比较窄的。这类专业有可能会获得高薪,也很有可能失业。
《齐鲁周刊》: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否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泾渭分明,目前的高职教育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张景岫:我的观点是,宁肯读好一点的高职高专专业,也不要读三本院校的差专业。国家示范性高职的就业水平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三本院校。考生可以在高职院校学一门专一点、就业情况比较好的专业:如果不怕吃苦学航海技术,出来当海员,一个月万八千的也是很正常的收入;如果动手能力强,学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当个技师,出来五六千块钱。本科院校毕业三五年也不见得拿到这样的收入的。
《齐鲁周刊》:根据你们的预测,哪些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会好一些﹖
张景岫:我们根据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未来就业机会可能比较多的本科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日语专业、轮机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石油工程、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等等。
■相关链接
最﹃烂﹄专业知多少
根据麦可思分别对我国44.5万名2007届大学毕业生、44.4万名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计算,本科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其中,工学就业率为90%,位居榜首。另一项调查显示,截止到今年1月,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这几类专业集中在工学专业大类和管理学专业大类之中。
以上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多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却成为就业时的冷专业,比如,法学、医学、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
2009年度全国“最烂的”十大本科专业有: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中医学、音乐表演。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结构不同,就业压力较大的专业又呈现出地区性差异。其中山东省就业压力较大的本科专业为:物理学、中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英语。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90.2%),最低的是法学(82.3%);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9.5%),轻纺食品大类(89.4%)紧居其后,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3.2%)。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