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造富运动
一夜之间,冯小刚借着华谊兄弟上市,身家过亿;同时,于“300027”这只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波澜起伏”的“绯闻股”而言,冯小刚的离职、冯小刚影片的票房波动,又会造成大地震般的风险。
鉴于这种“甲方乙方”的关系,华谊与冯小刚一荣共荣、一损俱损。而作为上市公司当之无愧的“主营业务”,毫不客气的说冯小刚的市值吹响了华谊的“造富集结号”。

市民导演的“麻药针”
以伺候观众为己任的冯小刚理所当然也得到了仗义的票房回报。
如果借用冯氏语言形容投入和产出,大概不外乎如此:你养一条草狗只要粗茶淡饭,你要养一条狼狗你就要大出血。
的确,冯小刚把观众培养成动辄以三亿票房来捧场的“忠实走狗”不说颇费心血,至少也颇费“麻药”。
中国内地电影导演里,能用“喜闻乐见”形容的,数他第一个大概不会有人反对。自《甲方乙方》一路走来,让老百姓在岁末年初时段加入一个大Party,掰着指头等时间到了和朋友家人到电影院里乐呵,苦心孤诣地背完台词回来和周围人炫耀:“那孩儿他娘呢”、“十三,路易的”、“做人要厚道”——除了冯小刚没有第二人。
“一个人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思想方法”,市民家庭出身的冯小刚如是说,因此“向生活要艺术”的他远比陈凯歌更能低头哈腰;“没有什么亲戚,没有什么路子”的他唯有一句话“有观众给我撑腰就够了”。
而以伺候观众为己任的冯小刚理所当然也得到了仗义的回报——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累计内地票房成绩突破十亿元人民币的导演——观众们当然没疯,只是实在太累了太闷了太无聊了太失落了太抑郁了,所以才会“花钱图一乐”,还有比花上这几十元看冯小刚电影,更价廉物美的松快法儿吗?
冯小刚比谁都明白:“《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一针麻药——最后多麻药啊,股市全飘红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到电影院里看了以后乐一下子。”
冯小刚值多少钱?
“冯小刚”三个字值多少钱?保守估计是三亿。
《非诚勿扰》正式上映之前,在北京的影评人圈子内做了一次试映。试映会后,半夜1点半,一家门户网站传出一条负面新闻。因为这条新闻,冯小刚一夜没睡。采访中问他为什么这么在意这条负面新闻,他说,他担心这条新闻会伤害到票房。
“他就在意票房。”冯小刚助理张述说。
冯小刚就是这种人。插科打诨的欢乐搞笑不是他的唯一任务,冯小刚更大的使命是赚钱。既把梦想关联社会现实,又迫切追逐商业利益,冯小刚隐藏在手机里、广告后,将现实的创痛剥给观众欣赏,同时还让他们为此买单。
当张艺谋一遍遍的靠着华丽视觉重复装修、当陈凯歌延一而再的吃着《霸王别姬》的艺术老本,冯小刚直接放声大呼“我也不想做艺术大师。”他更想为中国培养起一群掏钱看广告并乐此不疲的忠实观众。
《非诚勿扰》中冯小刚植入了大大小小二十来个广告,7400万的成本,卖3亿的票房,回收8000万,再上33%的税,他仍在算计赢利在哪里?《手机》5条贴片广告就卖出600万,这比同年上映的《功夫》高出两倍还多。
2009年1月6日晚,在华谊兄弟为《非诚勿扰》召开的庆功会上,意气风发的冯小刚举起一张折成八页的红色条幅,纸幅上是“3”开头的九位数。而早在2004年年末,冯小刚就凭借《天下无贼》荣登亿元俱乐部,成为大陆五个亿元票房导演之一。
尽管没有任何官方权威机构和新闻媒体对这一成果给予认证、总结和评价,但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以来实实在在的票房统计数字依然可以证明这一殊荣。如果说,距此五个月前主持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张艺谋是大陆艺术成就最为卓著的“多元”导演的话,那么冯小刚足以堪称内地商业价值最为可观的“多产”导演。
他关乎华谊的涨停
你更会看到有人因华谊推出了某部冯小刚的大片而抓紧时间掏钱入股。
对着这张纸幅上“3”开头的九位数,冯小刚的反应时大呼“观众太仗义了。”
而这仗义如今也非对冯小刚而言,受惠者更遍及整个华谊兄弟。
在华谊招股书公布财报的报告期内,冯小刚工作室出品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2部影片,这2部影片累计实现票房分账收入近1.9亿元,在同期华谊兄弟电影业务收入的40%、总营业收入的18%。不言而喻,冯小刚关乎华谊的涨停。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称,“华谊的艺人经纪业务,也和其电影业务密不可分。冯小刚对华谊经营收入的影响,事实上比招股书所说的比例还要高”,冯小刚的的离职、遭遇意外的可能甚至成为招股书中郑重提醒的风险。
据分析,过去三年华谊一直处于负资产阶段,直到去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才扭转这个局面,所以288万股,是王忠军抛给冯小刚的最大“回扣”。
作为手握288万股华谊股票的股东,冯小刚今后的每一部电影的成败都已经不单单是卖不卖座、得不得奖的问题,而是连接众多购买华谊股票的股民利益的一件大事。下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否能不负众望,再次成功?给华谊股价注射一针强心剂?华谊的股价是否会一直稳步上升?一切都属未知。
如今,投身华谊股票的股民们,都在用一种极为罕见的方式来炒:交易所里,你可能会看到有人一边盯着报纸娱乐版一边嚷嚷着“入”或“抛”;你可能会看到有人因华谊的某某明星牵手、车震而急于出售股票;你可能更会看到有人因华谊推出了某部冯小刚的大片而抓紧时间掏钱入股……
显然,华谊对冯小刚的依赖已成造成“冯小刚风险”。
■链接
多少钱能撬走冯小刚?
前有媒体报道,经成龙牵线,香港英皇开价1亿挖冯小刚转会。对此冯小刚回应“其实不止一个老板跟我说这个事,而且开的价比媒体报出来的高很多,但是我不太可能离开华谊。”到底多少钱才能撬走冯小刚?
冯小刚的性价比:
冯小刚的资本表面上看是近两年票房大卖的《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但他真正值钱的地方是身后那段长长的票房不败史,这一点华语电影界无人可比,即便张艺谋、吴宇森亦有败走麦城之时,可冯小刚没有。凭这一点,冯小刚足可称华语电影性价比最高的导演。而英皇的一亿着实不够起底。
王忠军、王中磊的关系价:
1998年因投资拍摄《没完没了》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结下深厚感情,近些年一直处于深度合作的状态,不仅在电影市场上成功创造了许多票房奇迹,与王中磊、王忠军兄弟更是建立起了无可估量的关系价值。如,冯小刚为华谊拍的每一步电影,与绝大数导演和制片方的合作关系完全不同,非赚片酬而是赚分账。一亿元不过是《非诚勿扰》全部票房的三分之一,在冯小刚看来实在微不足道。更何况,目前他兼任股东身份。
京派文化的隐形价值:
众所周知,香港导演对冯小刚电影的不买账由来已久。事实上,冯小刚的成功除了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外,京派文化圈子的认同是他最大的根基。冯小刚之所以能成为“贺岁片之王”,几乎就是靠着王朔式语言的提拔和帮助,而香港与北京的文化差异,正是冯小刚的致命伤。即便撬的出华谊,谁又能将他撬的出北京文化的圈子?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