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谁是华谊兄弟?

2009-11-05 13:08 《齐鲁周刊》/ 江寒秋 /

     实际上,直到招股书发布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华谊兄弟的真实姓名。此前,两兄弟心照不宣地使用了谐音名“王中军”、“王中磊”。


     这无意间成为了华谊兄弟的一个写照——虽然它旗下的明星、电影均为大众熟知,但这些人在华谊的真实地位、真实票房,却直到这一次的上市过程中才袒露无遗。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它只是众多新股中的普通一员;而作为一家娱乐公司,它早已因旗下明星云集、大片震撼而家喻户晓。


  华谊兄弟的上市,令其旗下的导演和演艺明星们分享了将自己票房号召力“资产化”后的巨额收益;也令其缔造者王氏兄弟、同为新传媒领域玩家的马云、江南春等人,成了这场上市盛宴的大赢家。

 


 

 

华谊的真正王牌:股权融资+股权回购


    每天下午两点左右,王忠军都会出现在位于北京CBD丰联广场的办公室。“朋友们对我说,现在华谊是多少多少亿,再过几年,又是多少多少亿。我知道,他们在给我画大饼。”


    这样的“饼”,王忠军曾经给旗下的导演、艺人以及其他员工画过。而创业板上市无疑是这个“饼”兑现的时候。华谊兄弟公司对内部员工出让了超过20%的股权,按上市发行价28.58元计算,市值达到10亿元。即使王忠军的司机,也因为获得一些股权而在开市之后变身百万富翁。


    当然,作为公司创始人的王忠军和王忠磊兄弟,是这张饼的最大受益者。在暴涨与缩水之后,其财富仍达到了27亿之巨。


    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事。艺人和影视剧进入财经新闻,八卦消息也可以用来炒股,一只股票的走势,由在资本市场一向被人轻视的娱乐明星的职业规划变动来决定。


  冯小刚是华谊兄弟的王牌、葛优是冯式电影的王牌,但王氏兄弟真正的王牌是他们融资控股、整合的手腕。历次的融资过程,华谊兄弟均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手法操作,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由此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两人对公司的控股权,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其获利后安全退出。


  从最早的出售和回购太合控股股份算起,到在2004年至2005年前后引入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再到2007年展开第三轮私募,引入分众传媒等投资者数千万美元的注资。


  更绝的是,引入银行贷款拍电影。拍摄《集结号》时,就是招商银行向华谊兄弟提供了5000万元的贷款,华谊方面,除委托两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外,还把《集结号》的版权抵押了出去。


  而在华谊兄弟建立之初,出资方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亲戚关系:刘晓梅与王忠军为夫妻关系,王忠磊与王忠军系兄弟关系。不过,这种家族式生意从2005年9月起开始发生转变,华谊兄弟开始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其中200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入股最引人注目。当日,马云受让了浙江华谊(华谊兄弟前身)10.7%的股权,受让价款为53.5万元。


  2008年2月,华谊兄弟大面积增资扩股,而出资对象清一色为公司员工及签约明星。这次包括黄晓明、张涵予、胡可在内的50余人受让股份,多的如黄晓明180万股,少的如袁春3万股。


  在经过上述两类扩资转股后,华谊兄弟的注册资本从500万元上升至目前的1.26亿元。华谊兄弟扩资的过程也是在不断笼络明星的过程。


  华谊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华谊,艺人购买股票有限量,这是根据当时艺人和华谊签约时所谈的情况决定的。后来进入的艺人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买股票。从华谊离开的艺人和员工,都必须将手中持有的股票退股,范冰冰也曾和黄晓明、李冰冰一样拥有华谊的股份,但在离开后,她所持有的股票都退出了。   

 

明星集结号:下辈子还买股票


  在华谊招股书“公司股本结构”一栏中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万向集团“少帅”鲁伟鼎、分众传媒CEO江南春都出现在了股东名册之中。其中显示,马云持有1382.4万股、江南春和鲁伟鼎各持有590.4万股。《风声》两大主演李冰冰、黄晓明则是明星股东的代表。


  对此,李冰冰表示,其实华谊几乎所有明星都买了自己公司的股票,自己也是把手上的所有闲钱都买了股票,之所以没有黄晓明那么多,是因为“我没有他有钱嘛”。而黄晓明则冠冕堂皇地说,购买公司的股票,表现了艺人们对公司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买得越多,信任就越强。他还表示自己一直是对华谊最信任的员工之一,这也算是从侧面粉碎了他被公司封杀的传闻。


  众明星高调持股与周迅低调的“零股份”形成鲜明对比,与李冰冰争一姐,地位不保的传闻重新让“雪藏”论再上高峰。


  除了李冰冰、黄晓明外,还有不少明星赚了个盆盈钵满。集结号里的张涵予曾说:“下辈子还做兄弟!”放在这里,估计就要变成“下辈子还买股票”了。去年,张涵予以每股3元的股价买入华谊兄弟36万股,如今市值早已翻了几倍。任泉作为公司的资深艺人,在2007年投资18.93万元入股,目前与李冰冰持股数相当,同为36万股,这也算是华谊对其多年打拼的一种回报。


  舒淇为何在《非诚勿扰》中叫梁笑笑?冯小刚回答是:这样听起来就让人很开心,角色性格有开朗活泼的一面,但内心是灰暗的。事实上,华谊股东中就隐藏着一个梁笑笑,她于2007年以37.87万元入股华谊兄弟,至今股份已增加72万股。相比电影版的“死心眼”,这位现实版的梁笑笑可是投资高手。


  电影中扮演“梁笑笑”的情敌,即方中信的“老婆”的资深演员李琳,她于去年买入华谊兄弟18万股,成本只有54万元。在《非诚勿扰》中短暂出境的罗海琼,扮演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子,弱弱地说了句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狠话。她在前年以9.48万元入股公司后,去年的一轮增持中,又砸下100来万元,购入35.98万股,目前持股数量54万股,成为华谊持股量最大的女星,估计市值几千万元。《非诚勿扰》中另一位女演员胡可,持有36万股,《士兵突击》里成才的扮演着陈思成,是华谊的新人,去年入股,目前持股18万股。


    不过,根据相关规定,华谊兄弟的初始发起人股东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股权,也就是说,冯小刚、张纪中、李冰冰们要兑现上述纸上财富至少要等到一年以后,而像黄晓明、张涵予等新增的明星股东,在1年以后2年之内只能兑现所持有公司股份的50%。

 

王氏兄弟的野心与新一代创业家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的华谊兄弟,其上市的背景,是文化传媒产业正在慢慢壮大,是国家话语权、软实力正在慢慢增强——尽管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怀疑和轻视。


     或许,这可以视为一个预热,就在9月26日,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要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


     王忠军、王忠磊也不止一次地向媒体宣布自己的野心:做中国的华纳兄弟。“投资华谊兄弟,是梦想这家公司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的华纳兄弟。”王忠军毫不讳言。


    与王忠军、王忠磊的华谊兄弟相类似的是,时代华纳的鼻祖是一家名为华纳兄弟的公司,这家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公司是靠4个亲生兄弟一手打拼而成的。白手起家,是这两家公司在创业年代共同的财富故事。


    出身于军人家庭的王忠军,16岁应征入伍,连高中都没来得及念。在结束了4年军旅生涯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摄影记者。20岁的他也许还没意识到,他正式迈入了他未来赖以发迹的行业——传媒业。


   1989年,王忠军赴美留学,每天工作学习十五六个小时的他在五年后回国创业时,不但已经是一名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毕业的传媒学硕士,兜里还揣着五年辛苦打工挣来的第一桶金——10万美元。


   1994年他回到北京开始进军广告业,当时有人问他的目标是赚多少钱?他咬咬牙夸下海口:每年赚100万美元。为了这个目标,王忠军瞄上了中国银行。他看到街上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的招牌、logo五花八门,便主动找上门,提出为对方设计标准化logo,他的想法,得到了中国银行的认可。单这一单,便让他赚到了几千万。“现在街上中国银行的‘Bank Of China’的牌子和logo,都是我做的。”


    当然,巨无霸一样的时代华纳在规模以及媒体话语权的控制上,还不是华谊所能抗衡的。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好莱坞电影,华纳还在时尚领域和世界观点上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时代华纳公司的杂志在全球都有盛名,《人物》连续13年占据了全美杂志广告税收的首位,而《运动》和《时代》则排列第三和第四,它们在不同的消费群中起到了独特的引领作用。


    不仅富于梦想,华纳也注重现实之道。它最骄傲的成绩莫过于时代华纳书籍出版公司出版的《穷爸爸,富爸爸》,其作者连续172周排上畅销作者榜。而在众多书籍类排行榜中,也从不曾缺乏华纳的身影。


    因而,并不是每一家创业板公司都会成为像华纳这样的业界巨人。就拿华谊兄弟这样雄心勃勃的企业来说,尽管其在电影市场份额、植入性广告等务上成绩斐然,但在招股说明书中,华谊公司也承认了自己营业收入过度依赖于冯小刚团队。即盈利模式单一,导演储备不足,对签约演员约束力小,盈利模式和人才等等都是企业经营中的硬伤。


   “野心”的背后是无休止的工作。王忠军每天早上5点起床、游泳,然后就在电话中、饭桌上和咖啡馆内开始了他大部分的工作。王忠磊平均每天也只睡5个小时,与王忠军看似休闲的工作方式不一样,他每天面对的是无数的会议和电话。兄弟俩性格也不同,热衷于艺术的王忠军给人的感觉更为强硬,他更多的是做一些战略上的规划,而一直在负责公司运营的王忠磊则显得害羞而柔和。


  在亚商投资咨询公司总裁江咏看来,王氏兄弟应当归属于新兴创业家这一个行列中。“多数是1965年之后出生的,他们和自己父辈有很大区别,上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父辈企业家赌博性更重,喜欢寻找政策机会,利用政府资源,打擦边球。可是新一代的企业家基本上专注力强,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在自己的行业里做深做透,而且法制观念比父辈要强”。


  “这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们成长过程中没什么阴影,热爱在新领域竞争和创新,如果他们能不断创新,那么创业板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会成为半死不活的市场,也不会暴露出大量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