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毛主席身边十三年
张仙朋,山东烟台人。1949年,十五岁的张仙朋在沈阳文化宾馆当招待员,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而且为他倒了第一杯茶。1951年3月,张仙朋被调到北京,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工作,前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3年。

你们统统给我滚蛋,还是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解放初期,地方上常常向北京送一些土特产,请中央领导同志品尝,以表达心中的敬意。张仙朋回忆,1959年庐山会议,得知身边工作人员收受了地方送的水果、茶叶、丝绸等物,毛泽东回到中南海立即进行整风:“我的话你们就是不听,遇到暂时困难都过不去,脱离了群众。你们统统给我滚蛋,还是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毛泽东大发雷霆,并大刀阔斧地作了人员调整。接着他又根据统计情况,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三万多元,代工作人员向有关省市作了经济退赔。
不少外国领导人给毛泽东送过很珍贵的礼物。1964年非洲一个国家的总统送了一个大象牙,两个人都抬不动;瑞士总统送了全金表两块。张仙朋讲,当时把这两块金表给毛泽东看,问他是否留下,毛泽东说:“这种礼品不能要,谁当主席他送给谁,你当主席也会送给你。我是代表人民的,这种礼品不能收,一定要送仓库。”
“真遗憾,我没有当驸马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敏、李讷、毛远新等都在中南海居住,毛泽东多次对张仙朋说过:“毛岸青没有了母亲,毛远新失去了父亲,刘思齐失去了丈夫,李敏虽然有母亲,但又不在她身边,他们也需要关心呀!你们要好好地照顾他们。”
其中李敏更是毛泽东心中最柔软的牵挂。李敏在苏联长大,母亲贺子珍在苏联过着悲惨的生活,她没有能力照顾好女儿,也不可能再回到北京、回到毛泽东身边来。李敏内心渴望着亲情与关爱,对母亲的思念,只好寄放在中南海家后面那块小菜地里,她经常一人默默地在那儿为菜培土,为菜浇水。她并不流泪,但她忧郁的神情,让毛泽东远远地看着落泪。
张仙朋跟李敏的关系很好,经常和她开玩笑。李讷一直叫他小张叔叔,而李敏只叫了一年,就不再叫叔叔了。其实,张仙朋比李敏只大3岁,比李讷也就大六七岁。有一次,张仙朋跟李敏开玩笑,让她喊叔叔,她不干,张仙朋就威胁她说:再不叫叔叔,我就告诉你爸爸,让他评评理。
谁知李敏先向毛主席告了状。一天,毛主席见了张仙朋,笑眯眯地问我:小张你同李敏吵了架吗?张仙朋被问得莫名其妙,急忙回答:没有啊!
毛主席接着说:李敏向我告状,说你逼她叫叔叔。依我看,叔叔是应该叫的,可李敏说,你只比她大三岁,她不服气啊!
张仙朋一听,原来是为这事,便笑着解释说:我是跟李敏闹着玩的。
1959年8月29日,李敏与孔令华结婚,刚陪毛泽东从外地回来的张仙朋见到了李敏,向她表示祝贺的同时又开起了玩笑:“真遗憾,我没有当驸马爷。”
当天晚上,毛泽东见了张仙朋,笑着说:“李敏说你没当上驸马爷很遗憾,我听了非常高兴。”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你们都喜欢我的孩子,我很高兴。”
“我想你,你到我的厨房吃饭吧”
对卫士们的生活,毛泽东一向关心。张仙朋回忆,因为毛泽东生活习惯比较特殊,一般都是要工作到凌晨才睡觉,因此卫士们也必须按照他的生活习惯安排工作。对此毛泽东很是过意不去,时常会对他们说:“我现在没事了,你们现在去休息一下,过一刻钟再来帮我。”见缝插针的让卫士睡一觉。
1950年代末生活困难时期,毛泽东了解到张仙朋等人值班时只能带着凉窝头,便提出晚餐跟他一起吃。
有一天,张仙朋得了感冒,因为怕把病传染给毛泽东,没去上班,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说自己感冒了,很想主席,给主席写了封信。
第二天,毛泽东就给张仙朋来了一封信,信里写着:小张,你好了些吗?过几天上班不迟,要好好静养。最后一句是,“我想你,你到我的厨房吃饭吧。”
■延伸阅读
毛时代的山东群星谱
□王欣芳
时传祥:中南海的劳模级贵宾
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以先进工作者的身份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接见了他们。七年后的国庆节前夕,毛泽东特意把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他被当做贵宾请上了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郝建秀:毛主席的亲笔签名
1951年创造出“郝建秀工作法”的时候,郝建秀不过是个16岁的孩子。当年,她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国庆宴会,并代表工人去给毛主席敬酒。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个紧张的小姑娘,饮尽杯中酒。
郑凤荣:主席笑迎山东“春燕”
1957年11月17日,济南“春燕”郑凤荣在北京田径运动会上微笑着跳过1.77米的高度,打破了当时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59年5月14日,毛主席接见郑凤荣时特地问她:“你是山东的?”郑凤荣点点头。毛主席微笑着与她握手。
徐建春:我给毛主席点支烟
1957年5月15日,莱州农业劳模徐建春到北京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休息时受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接见。谈话期间,毛主席拿出一支烟,习惯性地在茶几上磕了几下。而坐在旁边的徐建春随手拿起火柴,给主席点烟。由于紧张徐建春只好用另一只手托住手腕。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