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世家的“中国故事”
公元630年,当舒明天皇派出第一批遣唐使颠簸在茫茫东海的时候,虔诚求学的他们无法料及,千年之后,本国世袭的政治家族无一例外与中国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而他们的中国故事恰如一部非主流的中日关系侧史。

四代鸠山的“中国故事”
这个在日本政坛极具能量的家族中出过首相、众院议长、总务大臣,四代五位要员演绎着各自的“中国故事”。
1886年8月,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访问日本长崎。中国水兵上岸后与日本警民发生冲突,双方多有死伤。而被日本政府指派处理这一事件的,正是鸠山家族中第一位出任日本政府高官的鸠山和夫。
当时,中国方面的外交军事压力很大,北洋水师总教官郎威礼甚至建议舰队司令官丁汝昌炮击长崎。鸠山等人因此乘横滨丸轮船匆忙赶到长崎与中方交涉。这一事件最终以日本政府赔偿损失告终,史称“崎案”。事后,清政府颁发给鸠山和夫一枚二等龙宝勋章,而鸠山和夫也成了其家族中第一位与中国打交道的人物。
第二代掌门人鸠山一郎是家族中最有成就的人,他曾经三度组阁并出任首相。鸠山一郎的岳父与当时的中国革命党人往来密切,因此,他也对中国颇为关注。掌权政友会后他甚至间接与张学良密约——由张学良资助其所在党派竞选日本首相,而政友会则承诺“掌权后,逐步放缓并最终结束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进程”。
尽管密约没有实现,鸠山一郎却依然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在第一次组阁期间,实现中日邦交的时机尚不成熟,然而他通过其亲信石桥湛山的努力,达成了中日之间发展民间贸易的协议。
1954年,鸠山家族建立了国际交流组织——日本友爱青年协会,这个组织一直是与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之父威一郎曾具体负责《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其妻鸠山幸则在上海出生。而他本人更是强调“不会参拜靖国神社”,甚至被称为“媚中派”。
当然,日本五个政治世家中不仅仅是鸠山一族与中国颇有渊源。福田赳夫的名字取自《诗经》“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的句子,其子福田康夫更是有很多中国好友。然而,在中国拥有如此雄厚的商业基础,又在政治、民间交流与中国有如此密切关系的,仅鸠山一家。
麻生家族对华“乱如麻”
相比之下,日本前一届首相麻生太郎的家族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更复杂一些。他的祖上曾是日本著名的“煤老板”,压榨过中国劳工;他的叔叔是臭名昭著的“神风敢死队”队员,被供奉在靖国神社中……
麻生太郎的曾祖父麻生太吉,依托九州驻丰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逐渐成为矿山、煤炭业的“大亨”,同时也是压榨了无数中国、朝鲜劳工的“煤老板”。为了尽量减少成本,谋取高额利润,麻生家族每天只给劳工吃两顿饭,工作却有十几个小时,劳工们每天只能赚取1.26日元的工资,吃的是与木头无异的脱脂豆渣。然而麻生家族的财富却一点点积累起来。
很多日本人认为,麻生太郎的政治立场,其实与其叔叔麻生直郎很接近,而麻生直郎曾是被整个家族寄予厚望的才子。对战争怀有莫名狂热的麻生直郎在二战期间是一名臭名昭著的“神风敢死队”队员。虽然麻生直郎的飞机还未靠近美国战机便被炮火击中,机毁人亡,但经过宣传,麻生直郎很快被塑造成一名“战斗英雄”,灵柩也被搬进了靖国神社。
不过,麻生家族中也不乏友善的政治人物。其外公吉田茂,战前曾在日本外务省工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国通”。岳父铃木善幸,1980年到1982年担任首相期间,组织召开了日中部长级会议,并在1982年9月以日本首相身份访华。此外,铃木善幸还曾就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代表日本政府表示反省。
岸信介:蛊惑蒋介石搞台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中日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恐怕要算是日本前首相岸信介了。
岸信介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他在二战后被判定为甲级战犯,收押在东京巢鸭监狱。后来,美国为对抗中苏两国而转变对日政策,大量释放日本战犯,岸信介于1952年侥幸获释出狱。
岸信介立即重返政治舞台,并很快站稳了根基。1957年2月,时任日本首相的石桥湛山因病辞职,岸信介遂坐上首相宝座,导致日本政坛迅速右翼化,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攻击中国政府。
在首相任期间,他还访问过台湾,他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中国大陆现在处于共产主义的统治之下,它对日本的渗透比来自苏联的更可怕!如果能收复大陆,我认为是非常好的。”
同时,他也游说蒋介石说:“台湾离开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一般成员国怎么样呢?”但是,坚决不搞台湾独立的蒋介石却一下变了脸色。岸信介马上认识到不能再说“下面的话”(试探独立的可能性)了。
■延伸阅读
世界政治世家兴衰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在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族眼中,国家政权真的就像一盘菜那样,平常而熟悉。因为这些家族世袭罔替的掌管国家掌权,然而,宿命的阴云有时也会在他们屋顶上停驻下来。
□苏冉
贝布托家族:
“你要像个男人一样做事”
“我要成为阿富汗的第一位女总统,像贝娜齐尔·布托一样!”在禁止女性接受教育的塔利班时代,一个阿富汗女子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贝·布托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穆斯林妇女。
布托家族是巴基斯坦政坛望族,除了贝·布托,还出过好几位政坛强人。
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创始人,曾担任过巴总统、总理。贝·布托的母亲努斯拉特·布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作为长女的贝·布托自小就深得父亲宠爱,经常陪同父亲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据说,老布托被绞死前一天晚上,亲自交代贝·布托一定要带领巴人民党继续走下去。他对贝·布托说:“你要像个男人一样做事!”他还要求女儿终身不嫁。
1988年,35岁的贝·布托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也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女总理,她还是第一位伊斯兰国家的女总理。此后几年,她和巴基斯坦另一位年轻政治家谢里夫轮流执政,两度出任总理,但两次都因为贪污指控被迫下台,直到2007年12月27日,一生为政治奔波的贝-布托在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参加集会时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死亡,终年54岁。
但贝·布托死后,布托家族依然强势。如今她的三个孩子均涉足政坛,且在人民党中任高层职位。
甘地家族:“拉乌尔会登上他父亲坐过的那个位子”
“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从此销声匿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这句名言时至今日印度人耳熟能详也成为甘地家族奋斗的指向标。这个不断续写印度政坛神话近一个世纪的家族,在荣耀背后也伴随着政治丑闻、家族内讧和暗杀阴谋。
严格地说甘地家族追根溯源是尼赫鲁家族现在活跃于印度政坛的“甘地”后代是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子嗣他们之所以被罩上“甘地”姓氏的不朽光环是因为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尼赫鲁嫁给了一个姓“甘地”的记者从而改随夫姓“甘地”并将这个令人敬仰的姓氏留给了她的家族和后世子孙。
这个家族在二十世纪产生了四位国大党主席、三位总理印度自1947年独立至今超过一半的时间被尼赫鲁-甘地家族统治着。
所谓“富不过三代”,显赫一时的尼赫鲁家族到第四代拉乌尔·甘地时期已经失去了统治地位,目前,掌管印度的是一群头发花白的政治家。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们对年仅38岁的拉乌尔·甘地仍然寄予厚望,正如一名选民说,“总有一天,拉乌尔会登上他父亲坐过的那个位子,而我们就是他的支持者”。
卡斯特罗家族:玛丽拉时代倒计时
2006年8月2日是劳尔·卡斯特罗代理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的第一天,这也是劳尔首次走上古巴政治的最前台。人们说“卡斯特罗是不可替代的”,这句话几乎是一个事实,他执政一个国家长达46年,古巴已经深深打上了卡斯特罗的烙印。
然而,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其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年事已高,二人已分别为80岁和75岁的高龄。
但卡斯特罗家族从来不缺继任者,如今劳尔-卡斯特罗的女儿玛丽拉-卡斯特罗被人们认为能够成为古巴新一代的政坛之星。
玛丽拉现年43岁,她反对教条主义,支持社会生活中的公开化和包容性。玛丽拉本人还是一名同性恋权益的支持者和活动家。与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卡洛斯-拉赫和文化部长阿韦尔-普列多一样,她也是古巴年轻一代政治家中的佼佼者。玛丽拉表示:“作为一名古巴公民,我认为我们需要倾听人们的疑问和批评,然后进行解释和讨论。”这样的提法深得民心。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