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寻根马英九

2009-07-31 10:44 《齐鲁周刊》/ 江寒秋 /

  7月26日晚,马英九没有出席高雄世界运动会闭幕式,而是在等已延时产生的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由于没有任何竞争者,他毫无悬念地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得票率高达92.5%,将于8月全党代表大会之后取代吴伯雄上任。是夜,高雄歌舞烟火、欢送全世界运动员,而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却较低调地迎来“党政合一”的“马英九时代”。


  尽管低调,但不可否认在台湾政坛上,马英九从来就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蒋经国甚至说他是个“没有缺陷的年轻人”,陈水扁也曾酸溜溜地抛下一句话:“千错万错,马市长不会有错!”马英九为什么如此“完美”?他的政治密码又是什么?

 


 

一件小礼品让“下属”龙应台愤然辞职


  从当选总统至复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身上最重要的政治密码不是他的帅气,而是他的中正和平。


  中正和平,这应该是描述马英九政治气质最为合适的词语,也因为此,他的政治生涯接近“无瑕”。当然,这并不是说马英九不会犯错,不过台湾政坛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无论马英九做错什么事,只要他一摆出招牌的无辜眼神,选民就会立刻原谅他。


  这种无瑕的特质甚至非常让人讨厌,当然,讨厌的人大多出于嫉妒,毕竟,这么多年以来,似乎没有任何人“逮到”马英九犯错的事实。


  批评家龙应台与马英九交情匪浅,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后,邀请龙应台出任文化局长,后来龙应台中途辞职,导致二人分手,而分手的原因甚至有些可笑。


  龙应台就职上任后,奉小马哥之命去国外考察文化事业,考察中龙应台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礼品,当然用的是自己的钱不是公款了,打算回来送给马英九作为纪念。没想到当她国外考察回来将这个小礼品送给马英九时,马英九说死了都不要,任凭你龙应台千万个理由,就是不接受这件小礼品。龙应台最后恼了,生气的说:“我是你朋友!”没想到马英九说:“你不是我朋友,你是我下属,下属的礼品不管大小我绝不会收!”龙应台大怒,心想我做台北文化局长是冲着你面子,既然不是你朋友我就辞职!


  于是,龙应台就为这件小事愤然辞职了。


  这就是马英九,他的诚恳和清白甚至显得有些笨拙和单纯。因家庭经济、政治背景较好,他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念“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了。
  这样的环境下,规规矩矩的马英九读书很棒,受尽长辈的称赞与关爱,对人情世故从不需要花太多心思。这也就是妻子周美青所说的“从来不体贴”个性的养成。一位马英九的老同学回忆说:“他连放学回家都不会乱走,只敢跟着路队走,怕犯了错,有了污点。更怕同学调皮捣蛋,连累到他。”这也是马英九“不粘锅”性格的最初体现。


  当然,这种特质再加上他的相貌很容易为他招来“花瓶”的嫌疑,他的幕僚们都极力帮他澄清,说什么“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并不代表没有弹性”云云,但再多的圆场,也去不掉那似褒若贬的“不粘锅”名号。


  2000年时国民党第一次失去了执政权,激愤的民众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前,马英九到现场安抚情绪,却被电影导演梅长锟以一枚鸡蛋击中左胸。马英九当场有些错愕,但是见到群众中有人欲殴打丢鸡蛋的梅长锟,他立刻请一旁的副市长欧晋德前去保护梅长锟离开现场,欧晋德还因此挨了好几拳。


  事后马英九不仅打电话慰问梅长锟,而且还表示:“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参加各种学生运动,包括保钓、中日断交,到美国念书时,也曾参加大大小小的示威游行,所以说起丢鸡蛋啊,我经验多多。你们知道,鸡蛋要丢得好,是很大一门学问:要托着出去,不能捏,力道要拿捏得很准,否则蛋还没丢出去,在手里就弄破了,没伤敌人,自己反被弄得狼狈不堪!梅长锟能丢得那么准,让蛋打到我才裂开,实在不容易!”

 

马英九如何应对卖笑女


  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常说:“一年吃了700个便当”,这意味着马英九几乎是从不回家吃饭的男主人,而这一点,即便是当选了“总统”、“党主席”,恐怕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上任一年,马英九的工作餐有三种:铁盒便当、普通便当、升级版便当。


  尽管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马英九对于妻子的忠贞,正是女性最艳羡的优点,帅气、儒雅、高官,在众多师奶眼中,马英九简直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男子。不过马英九并不太认同这个,他更喜欢的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因为他憨厚老实、身体强壮、武功高强、充满正义感,却又不解风情。”


  马英九的哲学是:“行有行规,每一行都要遵守行规。绝对不碰财与色,是政治行规,政治人物都应遵守。”


  所以,凡是女学生到教授研究室找他,马英九一定开着窗户开着门。女生请他在衣服上签名,马英九一定悬腕。许信良说:“没上过酒家的男人不算男人。”马英九说:“君子慎独。”


  不过他也有一些尴尬的遭遇,马英九第一次遇到妓女搭讪,是与陈履安一起到美国去,在逛街时突然一个美国女人上来问:“Do you want to F×××”单刀直入的粗鄙用词,吓了马英九一大跳。


  1997年,马英九赴莫斯科大学法律系访问,住在莫斯科红场旁的五星级饭店,有一天晚上九时回饭店,在房间附近有位盛装入时的俄国女子,用优雅而清晰的英文问:“Do you want a company tonight”


  因为对方优雅而不粗俗,与刻板印象不同,马英九勾起了好奇心问:“How much?”


  “Three hundreds U.S. dollars.”(三百美元)


  马英九闻言,心中有股沉重的悲哀,因为白天他才问过法律系几位国际法教授,得知他们一个月薪水竟然只有二百美元,学术沉沦,令马英九微微一叹。


  马英九说他本来想告诉对方:“很抱歉,你们的价格超过了我们‘行政院’核定的公务人员出国旅费标准。”

 

“我是以国士培养他,要他有名臣的风范”


  马英九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是马英九祖父马立安的遗训。


  马立安是湖南湘潭县马家堰人,60多年前,他是那一带有名的“工商业家”。在60岁的马家堰人马兵莲记忆中,马立安当年不仅经营锅厂,还拥有米厂和南货杂品店,是这一带有名的“工商业家”。依靠资本积累,殷实的马家置有大约300多亩水田,“光账房先生就请了3个”。


  “马氏六修族谱理事会”委员马英贵说:“马英九和我是一辈的呢!我们是湖田马氏注湖田是马英九祖辈迁至湖南后的第一个落脚点第22代孙,都是‘英’字辈的,取自族谱里的‘上尊大人,英才继起’。”


  85岁的侯玉昭老人依稀还记得这样一首歌谣:“南北二兵几万千,人人醉倒寺门前。湖南团总谁第一,天下闻名马立安。”这是对马立安一大善举的传颂。从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马立安曾主持团练(旧时地方乡绅为对抗盗匪、保护乡土而自行组织的武装)10余年,还经常拿出自家银两,犒劳路经附近地区的军队。这一善举为湘潭、衡阳两地的人士所推崇,他因此被尊为“湘中第一团总”。


  1928年马立安辞世后为了躲避族中一些恶少无休止的纠缠和敲诈,马鹤凌的母亲扶老携幼,举家搬迁到衡山县城,也正因为此,在一些介绍中,马英九的祖籍变成了湖南衡山。


  马鹤凌的体育成绩非常出色,初中二年级夺得湖南省运动会万米冠军。其后又在湖南省运动会中夺得400米、800米、1500米和10000米四个冠军。在万米长跑比赛中,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陪同他跑完最后一圈。


  马鹤凌在1948年离开湖南,前往香港,在离开前,他又回到马家堰,侯玉昭依然清晰地记得:“民国34年(1948年)前后看着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离开家乡”。


  马鹤凌在香港只停留了1年,期间马英九出生。马英九从小由祖籍长沙的外婆带大,外婆只会讲长沙话,马英九的长沙话也非常流利。马英九的表哥刘肇礼说:“有一次,一位家乡的朋友到台北去看他,一见面,马英九非常高兴,就用长沙话说:‘我们莫港(讲)国语嗒,港(讲)长沙话咯。’”


  许多媒体说马英九滴酒不沾,其实不然,刘肇礼说:“他酒量还不错,只是从不贪杯。他平时喜欢喝红酒,但每当举行家宴的时候,就会拿出湖南特产的酒鬼酒喝一小杯。每次外出赴宴时,如果餐桌上恰巧有酒鬼酒,他也会高兴地喝上几杯。”


  马英九的同学曾开玩笑说,“马英九将来是要做总统的”,可马鹤凌听了却非常不以为然。他反驳说,“我不会那么肤浅和狂妄,我是以国士培养他,要他有名臣的风范,要他活在别人心里,活在历史上”。


  马英九从小就受到非常严格的家庭教育。在他的记忆中,“强迫”是对父亲严格要求他按照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左传、论语、孟子等诗书典籍的生动描述,被同学笑称是“古代的人”,也是因为每天没背完古文观止、写完毛笔字,就绝不能出门和同学玩。


  马鹤凌爱读武侠小说,马英九也受其影响,对武侠书也是爱不释手,他在初中时写过一部武侠小说《竹剑银钩》,写了两万多字,可惜因功课紧张,无法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