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专访李承鹏、徐济成:“明朝”那些事儿

2009-07-09 21:07 《齐鲁周刊》/ 张霞 /

  假如姚明退役,谁来扛起中国男篮新老交替的重责?假如姚明退役,谁来继承中国篮球留美的火种?假如姚明退役,中国男篮是否如足球一样沦为“三无产品”?总之姚明受伤之后引发的恐慌不可估量,而由姚明的受伤而引发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推想,是否也折射出了中国篮球品牌的虚假强硬?

 

  李承鹏:没有姚明,中国男篮就是“三无”产品

 

  《齐鲁周刊》:目前姚明的脚伤似乎成为了这个夏天湖人夺冠之后NBA的最大新闻,失去姚明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篮球品牌大打折扣。


  李承鹏:毫不客气的说,本质上中国男篮跟中国男足一样,无甚分别,失去姚明之后,中国男篮就是“三无”产品,无代表、无标杆、无品牌。说树倒猢狲散肯定言过其实,但是姚明倒了,就现在中国国家队整个战术体系的状况看,那还真有点林黛玉的悲剧——何去何从呀?


  《齐鲁周刊》: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篮球品牌神话是否如同足球一样,一直都是个虚拟命题?


  李承鹏:如果仅靠一两个天才式的队员、或者偶然的事件,支撑起某项运动的虚假繁荣,那还真得心存点儿神话倒掉的忧虑。


  中国足球就是个很好的案例,2002年谢亚龙挥着自己的小胖手带领着中国男足冲出亚洲时的蜃景,注水过多少中国球迷的足球世界梦。


  如今姚明这位最高大的上海男人左脚掌骨上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裂缝,引发出的恐慌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恐慌,自个也明白自个心里没底呗。如果中国男篮没有强有力的新老队员交替机制,姚明一受伤,那还真不止是“论姚王朝的倒掉”那么简单。


  《齐鲁周刊》:姚明受伤引发的夹风带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焦虑,是否潜在隐含着刘翔退赛时的民众心态——姚明几乎可以说背着十三亿人民打比赛?


  李承鹏:这是个很好玩的现象。中国的体育明星几乎不是带着自己上赛场,还带着爹妈,带着祖国,带着民族使命,带着七姑八大姨、五十六个民族一朵花式的期待。


  脚不受伤,心脉也得内伤,刘翔、姚明的“双脚”事件很能折射问题,按照这个期待值,运动员就不是人不能伤,不等你痛,全国人哭嚎得比你还惨烈。易建联不就老嚷嚷“我身后站着十三亿”,十三亿什么呀?梦想啊?赞许啊?还是棍棒?


  《齐鲁周刊》:照这个势头,似乎中国田径、男篮都是“一脚定江山”的走向。刘翔受伤后商业价值立刻缩水,如果姚明因脚伤退役是否也会有这种现象?


  李承鹏:必然。自打火箭2002年选中姚明后,就算不知体育为何物的大叔大妈老头老太,因为姚明,嘴里都能蹦出火箭的大名。


  为什么现在火箭队比中国人民还心焦?姚明本质上就等于“姚钱树”,7年间,在火箭身上砸钱打广告的中国商家,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顶尖品牌。丰田中心球场边的广告牌上,放眼望去充斥着中国汉字。


  有了姚明,我们才关注火箭芝麻绿豆的小事儿,城头变换大王旗,离开姚明的中国篮球分支产业链,什么都不是。


徐济成:姚明明天依旧会跳起

 

   《齐鲁周刊》:目前姚明的伤势还近乎扑朔迷离,有人说姚明的受伤将引发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您怎么看?


  徐济成:到目前为止,我得到的一切信息,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所谓篮球专家和愿意夸大其词的媒体的信息。


  《齐鲁周刊》:您认为一系列的事关姚明伤势的讨论以及中国篮球品牌的思考,都是夸大其词?


  徐济成:首先运动员受伤是极其正常、寻常的事件。姚明这不是第一次受伤,也不是第一次伤情反复。


    从2002年初到NBA时候的120公斤左右,到2009年的135公斤左右,姚明体重增加了15公斤。


    对于姚明本来就超高的身材而言,这可能就是压断树枝的那十五片树叶。力量使姚明起跳落地时对脚部骨骼的冲击力增加,特别是在疲劳的状态下,肌肉乏力无法保护和缓解这种冲击力。


    再加上赛事频繁、疲劳作战,直接造成应力性骨折或者骨裂并不罕见。


  《齐鲁周刊》:也许一场伤势对姚明而言的确是很容易根治的小事,但由姚明受伤而引发的恐慌,事关姚明退役之后,谁来扛起中国男篮新老交替的重责的讨论,对因姚明而建立起的中国篮球品牌神话的思考,似乎并不寻常,也非小事?


  徐济成:北京有句俗话: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架秧子不嫌人多。


  姚明脚掌骨上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裂缝,如今有可能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鸿沟。如今的说法大致是它可能会把姚明和喜爱他的球迷,从此和篮球、和NBA、和世锦赛、和奥运会、和那一切让人热血沸腾撕心裂肺的篮球奇迹永远割裂,天各一方云云……


  其实,事情还没有到这样的严重的地步。太阳明天会照样升起,姚明明天也会照样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