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资本市场 >

房地产的“互联网+”新猜想

2015-06-28 23:30 未知/ □马浩宇 刘娟 /

 

  “房地产+互联网”的概念再次刷屏朋友圈。短短数日,从正荣携手小米,到华远牵手奇虎360,再到方兴求婚腾讯和远洋联姻京东,房企和互联网公司正互相掀起一轮又一轮“表白”狂潮。

  高速增长的楼市“黄金时代”已渐行渐远,利润下滑、库存高涨成为新常态,摆在房企眼前的是更加严酷的生存环境。房地产与互联网两者如何成功融合激起化学反应?房地产商如何从提供房子延伸到提供各种生活需求,以形成“房地产+”?

 

  “规模”到“同业”竞争

  过去十年,规模几乎是衡量房企的唯一标准,从“百亿俱乐部”到“千亿俱乐部”,新成员如彗星般涌现。

  彼时,还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大部分房企在拿地后,几乎无需在产品上下多大功夫,只待房价上涨周期来临,便可获得丰厚利润。但随着楼市步入调整期,房企“躺着”赚钱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昔日规模化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也变得难以为继。

  据中原地产数据,截至目前已公布前4月销售业绩的25家房企,合计销售金额达到3172.59亿元,同比下降了6.8%,其中13家出现下滑,还有两家持平。

  业绩降温的同时,土地价格却依旧一路飘红。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4.0%,土地成交价款则增长1.0%。

  这意味着不断挤压房企的利润率,据测算机构统计的96家上市房企,其2014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3%,相比之下,2013年全部130家A股上市房企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79%。

  在转型中的市场阵痛期,利润率下滑恐不可避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称,随着降息的刺激,市场有望逐步升温,但随着土地价格上涨,房企利润率越来越低的趋势,已经难以改变。

  “在下半场,如果房企继续规模化增长的模式,不仅会导致更多的库存产生,造成更大去化压力。对于房企自身来讲,也将因此而累积更多的运营风险。”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在此环境下,房企谋求转型势在必然。

  “无论是‘瘦身’、‘抱团’还是‘多元化’,其实都是房企在市场供求关系逆转后在求生欲望下求变的表现,说明房企开始真正关注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市场需求。”博势智库秘书长成立博士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上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互联网+房地产”也成了许多房企的突围新路。

  拥抱“互联网+”

  作为寓意“我爱你”的浪漫节日,5月20日迎来了两对“互联网+房地产”结合体的新婚之喜:360 和华远地产宣布将联手打造智慧社区,而方兴地产与腾讯宣布共同探索“智慧家”。

  一个是30年高端物业开发经验的老牌房企,而另一个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华远地产和360正计划进军智能家居领域,面向全国推广“1+N”附加服务体系。

  “华远与360合作还在探索中,但不限于智能家居等硬件方面的合作。” 华远地产董事长孙誉晏表示,双方还将展开为购房者提供线上APP等软性需求服务的深度合作,其涉及大数据、云服务等领域的研发,这将成为华远地产多元化业务的成果。

  据孙誉晏透露,若华远地产与360 的合作成功,任志强、华远地产与360三方将组建基金公司,开展建设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的投融资业务。

  如果说华远和360是基于硬件设备方面的“互联网+”合作,那方兴与腾讯则是基于合作建立社区服务O2O平台的“互联网+”。双方表示,将探索“2+X智慧家”的智慧住区建设,未来方兴旗下社区将全方面融入腾讯旗下包括QQ、微信、游戏等系列网络产品与技术。

  据了解,方兴将与腾讯组成创新事业群团队,以亦庄区域一未开发地块为试点,打造方兴的智慧住区产品。

  方兴地产总裁李从瑞表示:“新常态下,传统规模化粗犷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互联网+地产”的案例并不止于此。此前,景瑞与you+,正荣集团和小米,中国奥园与腾讯先后宣布合作。而日前,远洋宣布牵手京东金融开启房产众筹“金融+”计划。另外,如方兴和淘宝合作的“光盘节”、“上帝淘金季”,以及“保利是个P”,到碧桂园“不扯蛋,周一见”等好多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对于房企来讲,牵手互联网除了要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更是解决“去库存,保增长”的现实问题。

  “类似华远地产等房企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倒不是噱头,但是效果如何值得商榷。”房地产评论员严跃进表示,很多时候虽然互联网没有成本,但也不代表就能够带来黏性客户,目前房企应用互联网其实还是在第一阶段,即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技术,而没有真正搭建平台。

  “风口”如何回归市场理性

  “互联网+”的风潮吹到了房地产行业。在被称为最难被互联网改造的传统行业,房企表现出拥抱互联网的充足动力。尤其是在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引入了“互联网+”概念后,房地产领域“互联网+”概念可谓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腾讯、百度、阿里、小米、优步,互联网巨头们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无论是大型房企还是中等规模房企,都将与互联网企业联手视为企业未来重要战略。

  房企如此密集地扎堆,却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对股市中地产股的研究,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发现,今年来涨幅排名前十的地产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跨界、金融、健康、互联网、国资改革、重组,这些股市中的“风口”同样也适用于地产股。在其看来,各个房企之所以热衷和大牌互联网公司合作,急急地插上“互联网+”的标签,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张宏伟则表示,“互联网+房地产”的企业出路无非有三:一者,通过扩大所在市场的份额,赢得更多的客户入口,增强客户黏性,由此获风投青睐或将平台出售,获取收益;二者,通过扩大所在市场的份额,赢得风投支持,最终实现IPO,扩大业务规模,获持续增长机会;三者,通过自建和合作构建线下平台,依托线下平台,实现O2O完美结合,实现服务效率提高与增值服务的延伸。

  “未来2-3年时间,是检验这些“互联网+房地产”企业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张宏伟说,当“互联网+”概念过了这两年的风口,市场将回归理性,企业的好与坏很容易浮出水面,届时“互联网+房地产”企业大洗牌的阶段也就会来临。

  “房地产+”:未来房地产商的转型趋势

  “互联网+”的加号背后,有诸多可以值得探索和付诸行动的利益点,延伸到房地产行业亦如此。“房地产+”的概念,就是要解决更多与房子相关的产业链的融合,从让“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有效转化。

  在当前的行业语境下,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成为了各大房企未来的核心。过去通过高额投资拿地、坐等资产增值的“重资产”模式,正给房企带来沉重的资金和运营压力。“转型升级”已逐渐成为地产圈的高频词汇。

  告别“野蛮生长”之后,瘦身、抱团、多元化成为房企转型普遍采用的三大招数。这几个月以来,万科、雅居乐、合生创展、恒大等多家房企不约而同优化组织管理架构,裁员已演变成房企“轻装上阵”的生存之道。

  除了互联网,金融也成为新形势下房企的战略要点。热词“互联网+”下,房企的金融嗅觉也正渐渐被激活。清明假期前夜,泛海控股以现金收购泛海系旗下民生证券73%的股权,正式涉足证券、信托、保险三大业务领域,剑指外界羡慕不已的“全金融牌照”。几乎是同时期,嫁接了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三大要素的“地产宝”平台面市,它身后站着的是绿地、阿里巴巴、中国平安等大鳄。

  潮涌般而来的尝鲜者们,如何在这场贴身肉搏中漂亮翻身?

  诸多房企正从“地产+X产业”的模式中寻找更多的跨界投资机会,恒大、万达、绿地都先后上演着跨界传奇,但在更高收益、更大空间的诱惑下,并不是所有房企都能向副业要到高利润。面对未知的风险和能力的挑战,企业投资眼光和转型能力很受考验。

  “适者生存”的道理,用在房企身上再贴切不过。未来房企的生存空间在于,谁能提供给业主更多生活服务,谁就能走得更为长远。房企角色,也将从提供房子延伸到提供各种生活需求,这就是未来的“房地产+”。

  (文据《时代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