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让空气净化器“争宠”
日前,中国社科院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今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当雾霾成为常态,以往摆在商场角落的空气净化器,如今占据了最为显眼的位置,面对未开发的“蓝海”,各品牌开始争宠空气净化器行业。
78000元:空气特供也“土豪”
在泉城路苏宁家电卖场里,面对眼前十几款空气净化器,李桦感到自己的选择恐惧症又加重了:品牌不下20个,既有美的、亚都、格力等国产品牌,也有夏普、飞利浦、大金等外资品牌。价格从几百到近万元不等,功能更繁多,有滤网型净化器、双重净化器,还有的标榜着“高端”的光触媒、负离子、等离子等技术,每一位店员都舌灿莲花。最后,李桦选了一台美的,一台夏普:前者正在搞促销,只要498元,可以放在小书房;后者是原装进口,4599元,客厅和卧室都能用。
日前,中国社科院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今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就空气而言,今年动辄雾霾的冬季比往年难过,防PM2.5的口罩是出门“标配”,空气净化器也成为武装到家的必备措施。
28岁的张文峰搜罗到一款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挂脖式造型像是一副潮品耳机,重量也相当。张文峰得意这台新武器:传统净化器都是被动吸附技术,这个采用主动式离子群技术,自身不断释放负离子,并伴随空气蔓延层层扩散,把它挂在颈上,出风口与鼻子距离正好15厘米,能够保证净化后的空气第一时间输送到鼻腔内不受污染。一个月后,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效果,张文峰觉得自己的鼻炎似乎有所好转。
当然,作为新产品,耳机空净器有不完善,比如内置滤芯需要3天内更换,每个月大约消耗一盒四只滤芯,资费50元。同时还附赠外人离奇眼光无数和飙高的回头率。
关于空气净化器的探索活动并没有停止。
上个月底,张文峰特意跑到上海参加奢侈生活博览会,找到一款“奢侈”空净器,德国艾特耳出品,直筒型,高度在两米左右,竖在客厅一角像是智慧生活的新标签。
价格也“土豪”,现阶段的售价78000元,且“销量不错”。价格高一方面是因为低调大气的设计获得了红点大奖,另一方面是性能出色:采用五层纯物理介质吸附过滤方法,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充分过滤,并且杜绝了传统化学过滤方式可能带来的其他所有安全隐患。“它采用上吸风,下出风的非传统模式,将飘散至室内上部的香烟烟雾、可吸入肺部的细微颗粒、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在第一时间有效清除过滤,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一个大房间要8台净化器才有效”
“销量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周末,一天能卖出几十台净化器。最受欢迎的是中高端的产品。” 12月2日,泉城路苏宁电器的销售人员记者,就该卖场而言,价格在2000元到4000元的产品销量最好,占到总体的7成左右。而购买者除少部分是要去除装修房子的甲醛外,大都是冲着去除PM2.5来的。大多数消费者买净化器希望“一举多得”,甲醛、PM2.5、加湿、除菌等各种功能最好都有。
在卖场最显眼的柜台上,某品牌空气净化器销售员介绍其售价近万元的空气净化器说:“专业除PM2.5空气净化器,去除PM2.5超99.9%,除菌率超99.9%,甲醛去除率超99%。”据说“只需要关好门窗开着就行,一会儿空气就会变好。有加湿功能,去甲醛功能,除菌功能,还有5大自动感应功能。”
但是,空气净化器真的如此功能神奇吗?
“对于室内环境净化,物理和化学方法都有了相当成熟的概念。”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兆荣说,标准的空气净化器,采用的均是多级合成的净化手段:第一层隔除大颗粒,第二层除去小颗粒,接下来是活性炭吸附,最后再进行光处理催化,除去有机物。但空气净化器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也会受具体使用环境和工艺完备程度的影响。
“比如灰霾天,除了颗粒物还有很多有机有害物质,那么就得看净化装置在工艺设计上是否对上述类型都做了组装,如果系统中有这些的话,理论上讲可以起到作用。”刘兆荣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并没有空气净化器的适用面积标准,所以说明书标注的适用面积只能参考。现在市面上卖的空气净化器功率很小,只能小范围内有过滤效果,而不能完全净化。业内人士的认知是“一般是净化器1.5米以内4个平方左右范围有效果,而且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作。”按照这种说法,一个30平方米的房间内关好门窗,需要8台净化器不停的工作。如果有人在房间内吸烟,想要净化香烟烟雾则一台净化器的作用微乎其微,基本没有效果。
没有标准的“蓝海”
据家电调研公司中怡康时代发布的空气净化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在呼吸健康问题所引发强劲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今年前9月全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67.8%,零售额同比增长83.4%。
销售火爆只是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的缩影。“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不足0.1%,保有量提升空间巨大。PM2.5的发布使国民更注重生存环境和空气质量,作为朝阳产业的空气净化器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空气净化器有望达到7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
据了解,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毛利率普遍高达50%以上,有些产品甚至属于暴利产品,因此众多上市公司瞅准商机,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日前,鱼跃医疗推出空气灭菌消毒净化器,是国内首款医用级空气灭菌消毒净化器;格力电器推出PM2.5空调,称使用1小时PM2.5去除率高达99.9%。而海尔、美的等公司也加紧推出了款式多样的空气净化器,希望尽早打响自有品牌,在雾霾市场中分一杯羹。
外资品牌也不甘落后。日本夏普总部一年前组建健康环境事业部,把空气净化器作为在华推广的重点产品。日化巨头安利也推出声称被美国哮喘和敏感协会认证的空气净化器,价格高达9300元。
尴尬的是,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和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针对市场上销售的30多款主流空气净化器产品,采用统一的测试标准进行净化性能评测,结果发现,甲醛净化率表现差异较大,最高达到90%以上,但个别产品只能达到30%多。而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的一项检测也显示,受测空气净化器PM2.5的去除率没有一台达到90%,最低只有16%。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表示,协会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空气净化器行业有商品乱、技能乱、宣扬乱、认证乱、价钱乱,以净化器最主要的除颗粒、去甲醛等功能来说,行业对于性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据了解,目前空气净化行业采用的标准是2008年修订的GB/T18801,但相关细则不够完善。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目前现有空气净化器国标不具体,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化和完善。同时,企业打着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标准,往往脱离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一情况将随着行业标准的细化得以改善。
■链接
雾霾里的商机
防PM2.5口罩供不应求
记者走访几家药店,在医用器械柜台几乎都有口罩出售,有普通无纺布口罩,有防花粉过敏口罩,还有专门的防霾口罩,前来咨询和购买的顾客不在少数。“这款口罩能有效防护PM2.5,虽然零售要30元钱一只,但是供不应求。”这位销售人员指着一种知名品牌的口罩向记者推荐,同时现场解答几位市民的咨询,“现在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出门在外时,最好戴上口罩,能有效防止雾霾吸入。”
环保概念股受益大涨
雾霾天气不仅让口罩热销,同时带动A股相关板块上涨。其中节能环保、农林牧渔等板块的个股涨幅居前。先河环保、中原环保、创业环保和中电环保等为代表的环保行业板块整体上涨。此外,农林牧渔行业由于跟污染相关,也因此受益。
一些公司的业务已受益于空气污染的监测。以先河环保为例,其最近一次公告显示,其中标广东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采购项目。该公司的产品包括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012年半年报显示,其产品中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为56.54%。
海南房地产和福建“空气游”
空气污染使得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大,与以各类轻重工业为支柱的内地城市相比,拥有着一流环境资源的海南,已成为中西部区域城市居民为之向往的新生活宜居地,海南房地产因此不断上涨。
与之相邻的福建更以优质空气见长,已成为部分省外旅行社推动福建旅游的“招牌”,北方城市已有旅行社推以福建空气为主打的旅游线路。福建的优质空气不仅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甚至让候鸟也愿意来闽过冬。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