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不能再搞“大跃进”
据媒体报道,继欧盟在10月8日公布了光伏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后,美国商务部又在10月10日宣布对大多数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30%以上的关税。这意味中国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遭到欧美以反倾销为名的全力阻击。中国新能源产业为何难逃欧美反倾销诉讼?中国式的产业升级就是“大跃进”,产业振兴就是“放卫星”,对外受歧视,对内造成巨大的浪费。对此,我在《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有详细论述。
2010年7月19日,我在电视节目里发出预警,警告大家经济会出现二次探底,可是根本没人听我的。事实已经证明,2009年的4万亿和十大产业振兴根本没什么用,可我们竟然在2010年继续搞能源5万亿。国家能源局编制了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该规划将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我们再仔细看看都有什么: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表面看都是新能源,实际上呢,深入分析一下,比如说风能,大家看看那个风车其实就明白了,消耗的都是钢铁。估计这也是因为我们迫不得已了,为什么?是因为我们钢铁的库存已大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5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578万吨,是2008年同期的5.5倍。所以,现在就很清楚了,2009年天量信贷刺激的是钢铁的生产,而非消耗。但2010年,在我们明明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状况下,一举安装了全世界最多的风电机组。结果呢,内蒙古的风电机在空转,无法接入电网、缓解电力紧张;甘肃风机技术控制不达标,险些两次摧毁西北电网。
表面上是要开发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呢?要解决的是汽车业产能过剩问题。我们现在汽车的库存也大到了可怕的地步。还有投资电站,实际上是为了消耗水泥的产能过剩;投资光伏,是为了消耗玻璃的产能过剩。因为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也就是说,5万亿的投资进去后,获益的全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行业。这让人特别担忧,因为我们产业政策已被既得利益者绑架了,现在完全是在以纳税人为代价,搞技术“大跃进”和产业“放卫星”。
我还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只要说投资新兴产业,就会有那么一群人特别兴奋,特别舍得花钱。这群人还不是我们的企业家,而是渴求政绩的地方官员。因为我们的地方官员更容易心浮气躁,更喜欢找“弯道超车”的机会。大家可去搜索一下“弯道超车”这个口号,基本上都是各地党报上反复强调的。那我就请问这群人,你是企业家吗?你是创业家吗?你凭什么觉得就你有眼光,能看到好项目?而且这个项目恰巧不被现有的企业看好,恰巧又能日进斗金?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如果政府官员用财政投资项目、选择项目和管理项目是有效的,那么私有企业基本都可以关门了。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两种人的结合。一种是什么都不懂但手里掌握着大把财政资源的政绩导向型官员,另一种是什么职业道德都不管只想借机骗一把的企业家。当然,有的是要骗钱,比如有的私企老板,有的则是要骗业绩,比如有的国企老板。于是,就出现了旷世奇观的“大跃进”。比如说电动车产业,2009年十大产业规划中汽车产业振兴的规划是,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使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电动车这东西在日本、美国都搞过,最后都发现产品性能不稳定,而且油价一降下来这东西就没人买了。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搞这东西?更何况我们现在发电靠的是火电,这种发电方式的污染和碳排放都比汽车烧油厉害得多。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有底气说要在这个领域超英赶美,要知道从充电、蓄电到电路管理,这么多技术都还没有攻克,就算将来都被攻克了,这东西在推广过程中也还需更大基建投入,这意味着不可能有广阔的国外市场。可为了这个“大跃进”,中央财政明确要连续三年投入100亿元,此外还提供800亿元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
结果是意料之中。50万辆和5%这两个目标到现在还没达到。新能源汽车5%销量占比就是70万辆,而现在每年销量大概只有1万辆。车企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目前远达不到50万辆的规模。2010年底,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而在2010年以上车型的年产量为7181辆。
电车销量这么少,肯定不是政策不到位,因为目前深圳、上海和北京对电动车的支持已非常给力。在北京和深圳购买电动车最高可获12万元补贴,上海可获10万元补贴。但电动车依然没吸引力。南方电网有关人士透露,深圳已建成的2000余个充电桩,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东西不靠谱。众泰造了个纯电动汽车,杭州市政府花不少力气推广,要求出租车带头示范,结果起火了,吓得司机不敢示范了,搞得政府非常没面子。还有,这些企业骗财政支持时保证纯电动车一次充电能续航160公里,结果一试只跑100公里,如果跑去郊区的话基本就回不来了。
作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首席教授,国际知名的公司治理与金融专家,曾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顾问,致力于中国本土商业案例的解剖。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