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风之舞”
N年前一个孩子把自制的工具探向电闪雷鸣的夜空,这个孩子有一个即使今天听上去仍然疯狂的念头:捕捉闪电!几十年后当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二任总统、著名科学家的富兰克林站在演讲台上,还对那个童年时代被闪电划亮的梦想津津乐道。2008年的一天,一个叫高艳国的德州企业家在一次机缘偶合下被撩拨起了“与风共舞”的憧憬,“想一想在广袤的草原或荒凉的戈壁滩上,世纪威能生产的风电叶片缓缓转动,那情景真是叫人神往!”
高家的“逆境工作坊”
在德州世纪威能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厂区,我们看到一排排硕大无朋的风电叶片,“每片长40.3米,重6吨,只需四级风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所以技术要求非常苛刻,一个小小的设计角度不对都无法正常运转。”中南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德州世纪威能董事长高艳国如是说。
高艳国给记者讲起即将召开的二季度高管会议上一个叫“逆境工作坊”的环节:1300名员工按公司的“友情提示”备好风油精、扇子、坐垫,然后“你和你的团队在逆境面前、在金融危机面前、在工作遇到貌似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将如何应对”问题观看美国灾难大片《十万火急》,然后自己想办法在园区内度过一夜,第二天走进军营,每人发50发子弹,“在打靶中学习‘我的兄弟顺溜’的坚韧不拔,体验顺溜的‘枪是从心里长出来的’那句名言。”
2007年,高氏三兄弟创办的中南控股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本应枕着良好业绩睡个好觉,却陷入不进则退的自我驳难中,“主打产品是玻璃钢制品,如何从传统产业突围进入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领域?这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偶然,北京老乡刘海东说起风力发电叶片,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贯穿高艳国全身,“风电叶片的主要材质是玻璃钢,嫁接了高科技因素的玻璃钢也将借此完成‘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蜕变。”
捕捉风的速度
2008年1月,由北京世纪威能与新加坡世纪能源有限公司合资的德州世纪威能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成立,被朋友戏称为“企业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企业家”的高艳国成了这个颇有“诗意”公司的董事长,“企业当时就我和刘海东总经理两个人,不要说与风共舞,不被风呛着就是洪福!”
高艳国布局世纪威能的第一招是人才。风能设备技术人才稀缺,若想找几个技术高手不亚于大海捞针。“招聘人才时遇到一应聘小姑娘,问他们那里做风电叶片的人谁最厉害,她说罗文意,之后竟真的联系上了罗文意。”高艳国与罗长谈后,看出他怕家中老母亲为自己工作变动而担忧,就说“老罗你不用担心,等你到我那里上班了,把咱娘一起接过来。老罗后来说见过这么多老板没一个跟我说‘你娘是俺娘’的,就凭这句话跟定了你!”
有了罗文意这风电叶片生产能手,高艳国的“风之舞”如入山阴路上,一派繁花似锦,生产车间修建、设备安装、风电模具调试、第一片风叶下线……一气呵成。一系列看似流畅的“舞蹈动作”,包含了所有创业故事的艰涩。第一片叶片下线那几天,高艳国食不甘味,“虽姗姗来迟,但终归顺利临盆。”庆功宴上,他给刘海东和罗文意献上鲜花,之后三人紧紧相拥,内心自是一番波涛汹涌。
产业链上的“坏孩子”
世纪威能的风电叶片已销往华锐、国电、东汽、浙江运达、盛国通元五大风电企业,还与太原重工签了三年800套2兆瓦风电叶片战略合作协议,与盛国通元签了三年1000套1.5兆瓦风电叶片战略合作协议,届时世纪威能的市场份额将占到国内40%以上。让高艳国底气十足的是叶片2月份已通过德国GL认证,这无疑为打入国际市场“提前购买了上车票”。
前不久,华锐提出今年要为其提供236套风电叶片,高艳国感觉企业还没这么大的生产能力,最后承诺为其提供102套。“6吨重的叶片要在高温、高盐和大风沙恶劣环境里持续运行20年,质量没保证的活儿我不干。一旦签了,生产不出来就等于对客户失了诚信。”
“如今世纪威能已成了行业内的众矢之的!”高艳国给记者卖了个关子,“参与竞标,一说世纪威能来了,人家就知道自己没戏了。”这份轻松背后更多的是自信。
风能产业起步不久,技术壁垒重重,在保护企业的“技术隐私”上,高艳国却“非常马虎”,“一家企业生产的叶片老开裂,我们就把自己工艺中的独门绝技无偿告诉了他们。在这个产业链上,像我们这样公开技术秘密的还不多。”
高艳国称9月份将到内蒙古等地“看望”自己生产的叶片,“站在旋转的风叶前,看着风的翅膀,想象那是一只只飞往远方的洁白能源之鸟……”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