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访谢国忠:为什么说股市重回2000点?
A股已从去年最低的1664点反弹到目前2500点之上,有市场人士认为“牛市迹象已显”,但日前独立经济学家、最著名的“空头将军”谢国忠却表示这“属熊市反弹,股市还有可能重归2000点”。
“昨天是泡沫,今天是危机,明天是正常。”谢国忠冷静的描述全球经济,且一再强调“不要希望可以回到昨天”。近日,本刊记者就此对其进行了专访。
2010年,经济第二次衰退
《齐鲁周刊》:“昨天是泡沫,今天是危机,明天是正常”,您一直强调回到昨天的泡沫与皆大欢喜不可能,但这种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谢国忠:过去20年,由于格林斯潘宽松货币政策引起全球经济泡沫不断积累。美元是世界经济本币,在世界经济国际化过程中,美国的经济泡沫变成全世界的经济泡沫。而全球经济在经历多年泡沫后终于爆发危机,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正常化状态。
《齐鲁周刊》:这个回归正常化的过程将持续多久?又如何回归?
谢国忠:其实,这种回归正常的过程是房价、股价的回归正常、家庭债务大幅下降的过程,也是全球经济危机痊愈的过程。据了解,美国的房价至少要比之前的高位下降了一半,而家庭债务也需要有大幅度下降,之前债务是GDP的60%,后增长至100%,这显然不合理,必须降下来。而美国等发达消费国家是泡沫和危机的中心国,他们的危机使中国等生产国同样面临痛苦。因消费国的泡沫引起消费需求过旺,生产国产能不断扩大。随着消费国经济的萎缩,缩减消费,从而将经济萎缩很大一部分转嫁给生产国。所以,当前生产国的经济萎缩比消费国还要严重,这就导致全球经济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齐鲁周刊》:目前,美国制定政策以提振资产价格,其他主要经济体也都在鼓励它们的银行增加信贷,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谢国忠: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经济出现直线下滑,主要受存货因素和银行体系需求萎缩影响。随着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实体经济压力减轻,比如存货、三角债、应收账款等。企业不用再相互逼债,只要将票据交给银行,银行资产规模变大就能维持实体经济资产规模。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下半年有望反弹,但现在的情况只不过通过释放暂时的流动性,让泡沫萎缩的速度慢一点而已,并不能改变实质。
而各国政府“鼓励”银行增加信贷就是向它们施压,降低信贷标准,承担更多风险,却获得同样或者更少的回报。这种政策,实际上是用未来的坏账换取今天的需求。支持这种措施的论调是,如果每家银行都借钱,经济改善,就会减少坏账发生,但这种“免费午餐式”的办法,只会通过制造另一个泡沫而收到一时之效,却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危机。
《齐鲁周刊》:能解释一下你所说的这种“更大的危机”吗?
谢国忠:目前各国给泡沫充气的举措似乎能够回应投资者求救的挣扎和呼喊,但这种充气的效果长不了。我认为,2010年,泡沫破灭的速度会超过政府制造泡沫的速度,资产价格很有可能再次下跌。通胀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它将导致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价格下挫。政府债券是最后破灭的泡沫,当这个泡沫遭到挤压,其他资产价格就会见底。这将使目前政府充入泡沫中的空气释放出来,届时全球经济会第二次衰退。
通胀,经济的下一个节点
《齐鲁周刊》:关于通胀还是通缩的争论一直比较激烈,以目前较低的债券收益率来看,似乎存在通缩的现象。
谢国忠:很多人认为应该会导致通缩,为什么?第一,投机泡沫是过度投资造成的。因此,在泡沫产生过程中需求被夸大,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第二,银行破产和企业减产会增加失业,从而减少需求,并导致更多的企业破产。这种恶性循环,延长了价格向下调整的时间。
《齐鲁周刊》:您的观点呢?
谢国忠:现阶段看来,以上两个原因都不太成立。首先是全球投机泡沫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金融等非生产性的资产,而全球产能过剩两大行业是汽车和电子,一个过剩很久了,另一个也习惯过剩。倒是中国制造业扩张成为产能过剩的来源。十年前,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少,中国的产能过剩会起到抑制通胀作用,因为其他国家的厂商会跟随中国厂商的价格。现在情况不同了,制造业的价格是由中国制定的。相对于原材料成本,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已大幅缩水,其庞大的制造能力不可能维持通缩。例如钢铁行业四分之三的成本是铁矿石和焦煤这样的原材料,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不可能支持钢铁产品的价格下跌。
其次是破产。特别是银行业的破产,与需求减少之间的恶性循环现在也不同了。事实上,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救援世界上的每一家银行,它们给企业贷款,使其保持运营。所以我说通胀将是接下来全球所面临的问题。但通胀之后,往往会出现通缩。随着通胀苗头的出现,各国央行也将随之暂停印钞机,这时候第二次经济衰退就将来临,第二次通缩也随之而来。我个人判断通缩会在明年一、二季度到来。
A股重回2000点很可能
《齐鲁周刊》:您所预测的“第二次衰退”和“通胀”对股市有什么影响?目前各国股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A股更是领涨趋势,甚至有人说牛市已至,您如何评价?
谢国忠:各国政府不明就里的行为让多数人以为经济趋稳了,或者即将反转。但是,股价是经济的晴雨表,在第二次衰退到来情况下,未来18个月内将会出现反复震荡,所以我说现在的股市上扬只是熊市反弹,也是我为什么说股市会重归2000点的原因。
《齐鲁周刊》:但熊市反弹幅度很大,投资者很难做到只观望不入市?
谢国忠:我并非反对在熊市反弹中挣钱,但投资者必须记住,熊市反弹是零和游戏,甚至还是负和游戏,在每一次反弹后市场可能会跌得更狠。
在熊市反弹中投资,把握时机是最重要的。最有害的是追涨杀跌,当市场反弹了30%,就不要追涨杀跌了,这对你的金融资产健康非常不利。大家可能会发现,有时候最有耐心和最精明的人可能在反复观望中才跳入反弹,最后赔钱的投资者“智商可能是最高的”,所以“早进早出”是最基本的原则。我想巴菲特也开始赔钱的时候,这场熊市才会结束。
《齐鲁周刊》:既然你认为这种熊市反弹的来来回回不算牛市,那什么时候才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
谢国忠:主要靠中、美两国了。欧洲、日本正在经历老龄化过程,未来十年经济前景只会更加糟糕,而美国有大量海外移民,中国会有大量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人口的增加会给两国未来经济发展创造基础。美国的银行开始国有化,中国的财富开始向家庭转移,那时候真正的牛市才会到来。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力就是投资拉动型,消费严重滞后,而中国老百姓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根本就没钱。你看银行里20万亿存款,一半以上在很少人手里,不把财富转向大部分老百姓,中国经济出现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不大。而对美国来说,核心问题则是一方面要解决消费过度问题,鼓励老百姓存款,另一方面要推进金融机构国有化。
《齐鲁周刊》:那目前背景下,您认为有什么可以关注的投资机会?
谢国忠:放眼全球,我认为应该是抄底美股的好时机。建议外储将投资逐步由美国国债转向跟踪相关股指的ETF产品,并最终调整到3∶7的比例。因为美国外债实在太多,债券风险较大,而美国公司由于大多实现了全球化经营,因此风险相对较低。
回到国内市场,我比较看好A股基建行业以及资源股,同时可以关注周期性行业的波段性机会。新能源板块从全球来看还属于风险产品,不宜普通投资者参与。而A股银行股相对于H股而言,已不算便宜,当然也并不算贵。总体而言,投资者需警惕涨幅已很大的中小盘股的风险,转向滞涨、估值相对较低的大盘蓝筹股。对于国内的房地产价格,我认为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虚高,如果把房产看做一只股票,按照出租回报率计算,目前租金对房价之比远超出20倍的合理市盈率估值。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