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齐鲁消费 > 房产 >

谢国忠:我为什么说五年内房价会降五成?

2010-11-05 20:10 《齐鲁周刊》/ 王欣芳 /

本刊专访——

 

    乍寒还暖时节,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高调宣称:“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作出如此判断依据是什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还有几何?其走向又当如何?近日,《齐鲁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谢国忠。

现阶段,买房不如租房


  《齐鲁周刊》:您为何给中国房价下跌五成加一个“五年”时限?


  谢国忠:因为各个地区房地产调整都会有不同的年限。2006年美国房价下跌见底了,房价一年跌了不到10%就快速下滑,跌到20%多又停下来,现在房价又在下滑,也就是说美国房价花4年时间跌了30%;日本的例子更极端,调整了二十年,每年掉跌7%;中国香港房地产的调整要快一些,因为其利息自己无法控制,利息上去后房地产跌一半才花了一年时间。这一半的基础上又跌了一半,花了三年多时间。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回升,后来又继续下跌,最终见底是2003年5月。而中国内地的调整,很可能也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齐鲁周刊》:您认为未来5年大城市房价下降一半,是如何判断的?


  谢国忠:从信贷政策上看,政府仍然没有放宽对二、三套房的贷款限制,最有潜力的买房者受到了制约。这些买房者并没有足够的现金,他们主要依靠贷款买房。因此,房价已缺乏上涨的动力。另外,在人民币汇率争论中,货币流动性也在收紧。中国已进入房地产熊市,而且将要持续五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看投资的现金回报。现在没有涨价的预期,租金回报率和收入房价比就变成了决定性因素。而中国的住宅房一般是70年的使用权,每年约有2%的折旧率,加上很多房子的质量并不出色,折旧率有可能达到3%。如此一 来,如果投资回报率在2-3个百分点,也就等于零回报。我认为正常的租金回报率应该在5%以上,美国是7%,德国、日本也都在7%以上。当然,在工资涨得快的城市房租回报率可以低一些,但考虑到3%的折旧,5%的回报率是应该的。如此看,现阶段买房不如租房。

 

概念和数据都有虚假性


  《齐鲁周刊》:各类数据显示,即便国家一直在调控,商品房的成交量却不断上涨,目前的舆论是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您怎么看?


  谢国忠:什么是刚性需求?这是一种无法证实的说法。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进行,会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问题是两亿多人进城工作生活,他们哪里买得起当地的房子?中国房地产的增长和一般老百姓的需求关系不是很大。就上海而言,我看到的情况是不断攀升的成交量主要满足二、三套房和拆迁者需求。调查显示,不住上海的外地人来买房、甚至二、三套房的能占到全部买房者的六七成。中国的房子从供应来说是足够的,不能说已经绝对过剩,但是人均有20平方米,已经相当不错了,但问题就在这里——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而买得起房子的人又不缺房子住,却又在不断地买房子。


  另外,公布的数据往往也有虚假性。所谓的“买房”往往买的是期房,在数据上显示出来,成交了多少其实是指去年或者前年的状况。


  《齐鲁周刊》:那中小城市的状况如何?


  谢国忠:中小型城市的房价如同股票市场里时常出现的各种新兴板块,是在炒作概念。现在开发商进驻中小城市就如同蓝筹股炒完了去炒小股票一样,他们买不起大城市的地,只好转向中小城市,并通过买地把钱注入到这个地方,推动当地经济运转和房价上涨。美国纽约市中心的房价与一小时车程的郊区相比相差10倍,为什么?人都向大城市走,在某种程度上中小型城市的房地产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当然,现阶段中小城市的房价有可能创新高,就像股指高点过后小股票还有可能上涨。这是炒的概念,不是价值概念,两者的价值无法相提并论。

 

投机者像冷水锅中的大闸蟹,正在挨煮


  《齐鲁周刊》: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怎么形成又将如何破灭?


  谢国忠:今天的房地产泡沫始于2007年,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催生,我原以为它也会在瞬间破灭,但最近的事态发展改变了我的观点。政府近期的调控政策阻止了泡沫急速扩张、继而破裂的可能,泡沫只会慢慢泄气。现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正在慢慢下跌,并将于2012年加快步伐,届时中国经济也将会受挫。未来十年内,出口、消费和基础设施将会以7%-8%的速度增长。与近年来相比,这个增速相对较慢,但它更有利于提升工资、家庭生活水平和企业利润。


  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泄气而影响到其他投资领域,政府必须迅速向银行注资。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和智力这么做。过去十年,中国拥有强大的楼市和疲软的消费。而未来十年,情况可能刚好相反。楼市的投机者们就像冷水锅中的大闸蟹,正在挨煮。但是,趁着现在火小、水温低,聪明人还有时间逃出来。


  《齐鲁周刊》:近年,您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将您置于风口浪尖,您怎么看?


  谢国忠:十几年前我在凤凰卫视做节目时,一些地方官员跟我说:“我的经济学知识都是从你那儿来的,听你在凤凰卫视讲的还挺有道理,而且还听得懂。”如今我给彭博社写文章,读者多是基金经理。我给财新写,那里会有好多小股民看,那么我就要写的很具体、逻辑清楚、解释明白。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各种预测,无非是唱多和唱衰两种方向,各人都有各自观点且都可以发表,听众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